当前位置:日记网>学校日记>数学日记> 四年级数学日记

四年级数学日记

时间:2024-05-26 06:50:21 数学日记 我要投稿

四年级数学日记(精选25篇)

  不知不觉中一天又要结束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这时候,最关键的日记怎么能落下。怎样写日记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日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日记(精选25篇)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1

  今天傍晚,我和表姐在操场上玩,我们在操场边发现一张面积大约是一平方米的正方形废纸板,表姐看了看,说:”小婧,如果把这个纸板分割成一个个面积为一平方毫米的小正方形,再把这些小正方形一个紧挨一个的接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会有多长呢?”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这能有多长,顶多不过四米吧!”表姐笑了笑说:”你先别急着下结论,让我们一起来算算吧。”

  于是开始了片刻的思考: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000000平方毫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就是1000000毫米,那1000000毫米不就是100米吗?哇!这条由一些一平方毫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直线竟长达100米。

  我开始明白学习数学不能只是简单地把题目看一看,就轻易的下结论,应该认真想、仔细算,才能做得对,并探究到其中的奥妙。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2

  今天我闲着没事干,就想去帮阿姨买菜。

  一来到菜市场,热闹非凡。喧闹声,让人感到好烦。我马上就去买我的最爱的鸡腿吃了,刚到那一股香气让我迫不及待的过去。我马上问老板几元一只,老板回答说元一只:”我掏出10元钱给了他,他给了我钱我就走了。当时我没注意这钱就跑了。我准备在去买东西时却发现少了5毛钱准备去换了,当时我真糊涂马上来到了当时来买鸡的地方去换。我真的很马虎怎么没注意看呢?那位老板也是个热心的人他没说什么就给了我钱我羞愧的低下头说了声:“谢谢”就走了。我接着又去买了很多东西算也算不了我决定耐心的.数,终于数出来了。结果算出了答案元。爸爸给了我50元怎么只剩下了4元了,怎么办呢?少了7毛钱怎么说呢?

  一回家我来到爸爸面前说:“爸爸对不起我算错钱了,”爸爸笑了笑说:“没关系,在生活上肯定有犯错误的。”这次我原谅你,但是下次不能犯了。我听见了说什么。所以说一般数学不能犯马虎错误,一犯马虎就吃亏了。后来我去买菜不会犯了。懂得上次的教训。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3

  今天,我跟着妈妈去菜场买菜。妈妈说:“今天要考考你,会不会自己去买样你喜欢吃的菜。”妈妈给了我20元钱,要看看我的表现。“保证完成任务。”我自信地说。

  于是,我边走边看,来到蔬菜区。这时,我看到一个阿姨在卖白白嫩嫩的新鲜蘑菇。我想:家里还剩下的.青菜可以和蘑菇放汤吃。于是,我问卖菜的阿姨:“阿姨,蘑菇多少钱一斤?”那位阿姨笑眯眯地对我说:“小朋友,这蘑菇7元一斤,那你要买几斤呀?”“阿姨,我只要买半斤。”我在想:7除2等于3.5元,20减3.5等于16.5元。想着想着,我便一张20元钱的纸钞了给阿姨,并提示她还要找我16.5元。我又来到肉类区,看到一个叔叔在卖肉,便问:“叔叔,条肉多少元一斤元一斤。”“那我买一斤。”我又想减10等于6.5元。我就把16.5元中的10元递给了那个叔叔。

  当我从菜场出来的时候,妈妈看到我手中既有荤又有素和6.5元时,笑着对我说:“学会买菜了!”

  通过这次考验,我感到我们的生活中躲藏着许多数学奥秘,学会数学的本领真的很重要。而且,我们应该不骄傲,要努力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数学本领,才能够学以致用,解决身边的问题。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4

  那一天我看了《小学生周报》,从一个版面上看到了这样一道数学题:一只小猴子从30米的地方搬香蕉,一次只能搬30根,而每往家走一米就要吃掉根。现有60根香蕉,小猴搬到家剩几根了呢?如果是120根呢?

  题后已经是给我们示范了一题60根的题,就是小猴搬30根到15米只剩下15根,返回,到原点时又剩下15根。15+15=30(根),再将30根一起搬到家,就不会空空如也,至少还剩下15根。我看得津津有味,也想一展身手,便试解一道搬120根的题:

  小猴就先搬30根到15米,剩下13根;回头至起点再搬30根,到15米剩下13根,加上前面的'15根一共30根。再回头搬30根至15米,加上以前的,一共45根,以此类推,最后一次也只剩下15根,合起来共60根。离家15米时再分两次搬,每次剩下15根,合共30根。这样,还有30根。

  从这我明白了,一个人只要肯动脑,什么都可以做成。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5

  今天,家里来了一位我从小就非常崇拜,人称”诸葛老师”的叔叔。我拿起茶叶筒,正准备泡茶招待他,忽然灵机一动,就问他:”叔叔,你知道茶叶筒为什么大部分都是圆柱体的吗?” 叔叔反问我说:” 你先说说,这是为什么啊? ”我不想让叔叔小看我,真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找到正确的答案。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急得我满头大汗,但就是找不到答案。这时,叔叔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 你不妨从同样周长的图形,圆形的面积比较大 ”入手,再想想。听了叔叔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使用圆柱体的'茶叶筒不仅可以装下更多的茶叶,还可以节省材料。明白了这一点,我又联系实际生活,结合画图的方法证明了自己的想法。

  我把这一想法滔滔不绝告诉了叔叔,叔叔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说:“你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动脑筋思考解决。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未来的‘诸葛老师’。”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6

  五一期间,我和老妈去商场买衣服,可是,我觉得那里的价钱很奇怪:说“买100送100”,就等于不用钱了吗?

  老妈说:“傻女儿,怎么会不用钱呢?”

  我说:“因为上面写着买100送100,就是100—100=0,所以就不用钱啦!”

  老妈说:“原来你是这样算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商场的东西就不用钱了,就会来很多客人,这商场就会亏本很大了。”

  老妈又说买100送100只是要50元就可以了,你知道吗?

  听了老妈的解析,我还是似懂非懂,到底为什么呢?看来我还要再去商场认真调查或去请教曾老师了,看看她有什么高招,因为我知道这里还有很多我还未明白的数学知识。

  我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学校问曾老师数学问题,曾老师说:“其实有些都是满过100的,比如:满100的有109、200、189……”

  老师又说:“满100元的是送100元的券,顾客还是要先拿出钱用够100元后,才有得送赠券的',并不是象你说的那样不用钱。”曾老师对我这种有问题肯问的做法给予表扬,也欢迎我今后多问问题。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7

  今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大街上闲逛,突然看到不远处有很多人围在一起。我跑过去一年,原来是抓奖游戏。“哼,抓奖有什么好玩的。”我厌烦地说旁边的人一听,连忙说:“抓奖虽不好玩,但有重奖,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问:“是什么呀!”“50元钱。”那人噔大眼睛说。一听这话,我可来劲了,“这么诱人的的奖品,说什么,我也得试试。”说完,我便问店主怎么抓法。店主说:“这是24个麻将,麻将下写着12个5,12个10,每次只可抓12 个麻将,如果12个麻将标的数总和为60,那么你便可得50元大奖。”我听了也没多卷起了袖子,从兜里掏出5元钱给了店主。

  尽管,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奖我还是没有拿到。

  回到家之后,我想了想,感觉有点不对劲。我想,抓60分,那必须抓得那12个麻将必须都标5,的情况就是第1次抓到1个5,第2次抓2个5,第3次抓3个5……第12次抓12个5至少得花去6元钱。但万一抓得那些麻将标的`数是10或有的总和是相同的,那么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钱。

  最后经过一番考虑,终于把问题弄清了,我抓紧到街上找那算帐,可已经跑得无影无踪。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8

  今天上午,我参加了建邺区少年宫组织的“星光杯”科技冬令营活动,我们的任务是做航空模型飞机,在制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地方用到了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

  先将机翼用尺子刻三条平行线,线要求和边垂直,再把它放到桌子直角处,用力折一下,使两端上翘与水平部分呈120°角,这个地方就用到了“角”的知识,我偷偷地乐着。老师告诉我们,角度把握的好能使飞机飞的时间更长一些。

  做尾翼时,先把它的一头粘上双面胶,再把它粘到水平尾翼上面。一定要记住,粘的时候垂直尾翼要垂直粘在水平尾翼上,要不然飞机就飞得不高,飞得不稳,很快就会掉下来了。

  飞机很快就做好了,老师带领我们到学校大操场上试飞,我的'飞机在测试过程中飞了12秒04,老师表扬我的飞机做的很好,我太高兴了。

  通过这次活动,我学会了制作动力模型飞机,在制作过程中它不仅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让我发现了数学无所不在。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9

  今天,我一早就做完了作业,妈妈见了,便走过来,对我说:“紫妮,跟你玩个游戏吧!”“好呀!”我爽快地答应了。

  妈妈拿来了一块圆纸板,纸板中心用钉子固定一根可以动的指针。纸板被平均分成24个格,格内分别写着1—24个数。“妈妈,游戏规则是什么?你快说呀!”我心急地说。“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指针到单数格或双数格,都要加上下一个数。假如加起来是单数就是我赢,假如加起来是双数就是你赢。”妈妈笑着说。

  我见游戏规则这么简单,就一连玩了十多次,可是每一次都赢不了妈妈,妈妈笑了起来。“为什么总是单数呢?”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说:“你自己想一想吧!”于是,我绞尽脑汁地想,终于让我想起了老师曾经讲过的一个公式:奇数+偶数=奇数。这下子我可明白了,假如指针到单数格,那么加下一个数就必然是偶数;假如指针到双数格,那么加下一个数就是奇数,所以,无论指针到任何一格,加起来的`数都是奇数。妈妈就是利用这个规律获胜的。

  在数学的世界里,有着许多奇妙的规律,只要我们学好数学、善用数学,它,就是无处不在的!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10

  在三年级的数学活动月的时候,我们年级是比赛二十四点,在那个时间段,我经常和妈妈在一起玩二十四点。

  有一次,我们的牌是7、8、4、8。我突然间想起来,有4就要有6,那就是:8/8=1,7-1=6,4*6=24。我妈妈笑着对我说:“还有另一种方法。”我想了想,忽然,我灵机一动:7*8=56、4*8=32、56-32=24。妈妈又问:“那4、10、10、1呢?”我又想,有4就要有6,可是6求不出来怎么办?妈妈说了一句:别钻牛角尖。让我恍然大悟,不用乘法,我用加法:4*1=4、10+4+10=24。

  妈妈笑了笑,说我一点就通,很聪明,让我心里美滋滋的。

  经常算二十四点,可以让我的'计算能力有所提高哦,大家也来试一试吧!

  抽水式马桶的节约方法。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11

  今天早上在特味包子店吃包子,那里的包子实在是好吃,吃得人满嘴都是陷。

  这时,爸爸问了我一个问题:“爸爸和儿子同时开始吃包子,儿子吃掉一个半包子,爸爸吃掉六个包子,如果儿子吃了三个包子,爸爸能吃几个包子?”题目一出,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从他们所吃的个数和来判断的,即:用一个半加六个是七个半,七个半减三个是四个半。爸爸说不对。于是,我转而考虑爸爸和儿子吃包子的`个数差,还是不对。这时的我是真正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会错。

  爸爸提醒我道:“从时间关系入手。”还巧妙地将这道题变了形,这一变,变得我恍然大悟,重新计算了起来:儿子吃一个半包子的时间父亲可吃六个包子,儿子吃三个包子的时间?这一变通思路一下出来了吃三个包子的时间是吃一个半包子时间的两倍,所以爸爸吃的包子个数也是六的两倍即十二个。通过这个可以求出爸爸的吃包子速度是儿子的四倍。算到这儿,爸爸突然冷不丁出来一句:“这显示的可是我们父子吃东西的速度啊!”全家哈哈大笑。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12

  一天,有一位老师想测试一下他的学生数学学的怎么样。于是,他便在一次上数学课时说:“我给你们每人一张纸,在上面写任意的4个数,我敢说每人写的数中有两个数的差可被3整除!”同学们不信,于是老师便发纸。不一会儿,大家都写好了。

  当同学们一个个念所写的数时,老师都能找出差能被3整除的两个数。没有一个同学例外!如:1963、1765、1736、1376……两数之差都可以被3整除。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任意一个自然数被3除,余数只能有3种可能,即余0、1、2、如果把自然数按被3除后的余数分类,只能分为3类。

  而老师让同学们写的是4个数,那么必然有两个数的余数相同。余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大数减小数),所得的差,当然能被3整除了!同学们明白后纷纷向老师投去钦佩的目光。同学们,你们不想试一试吗?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13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这个单元的第一个内容——垂直与平行。

  我们学习了一个个非常有用的小知识,我把“它”们组成了一小段话: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上课时,老师还叫我们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哪一条线段最短?经过我们的几番言语,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是最短的。后来,我们还跟老师学习了怎样画平行线;画平行线,只需要用上三角尺和直尺来画。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

  我用尺子量了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惊奇的发现了: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这就是我的数学小日记!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14

  在数学兴趣课上,庄老师给我们带来一道有趣的题目: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下江南游玩,遇到一位老寿星。

  一打听,这位老寿星已经141岁,乾隆便赠一联给老人: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乾隆要随行的`大臣纪晓岚对出下联,这可难不倒他,他的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老师说:“这一副对联里,藏有一道数学题,请同学们算一算老人几岁?”听老师的话,我想,“花甲”是指60岁,“重开”是指两个60岁,“三七”是指二十一岁,上联就是60×2+21=141岁;古稀是指七十岁,“双庆”是指两个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岁,下联就是70×2+1=141岁。原来,对联中也藏有数学问题呀!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文人们就常作对联,以咏物喻事,而且很善于把一些数字嵌在对联中,使对联除文学性、趣味性外,又增加知识性。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15

  今天,我发现了一道十分有趣的题。经过认真分析与细心计算,我终于把这道题“打败”了。

  题目是这样的:一家三口,妈妈和爸爸同岁,妈妈的年龄是儿子的三倍,三人四年前年龄之和是七十二岁,三人现在各为多少岁?

  一看到这道题,我顿时傻了眼,彻彻底底地被这道题难倒了。但我知道,如果就这样“认输”的话,将会令多少人失望啊!

  于是,我静下心来,开始慢慢分析,终于发现,这是一个和倍问题。原来,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就在“三人四年前年龄之和是七十二岁”这个条件当中。从这里,我们可以求出三人今年的'年龄之和:72+4×3=84(岁)。求出三人今年的年龄之和后,我们便可以用解决和倍问题的方法来求出儿子今年的年龄:84÷(3×2+1)=12(岁)。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根据“妈妈和爸爸同岁”和“妈妈的年龄是儿子的三倍”这两个条件来算出父母今年的年龄:12×3=36(岁)。

  从今天这道题,我明白了遇到困难时,不要因为恐惧而退缩,困难越大,我们便越要勇往直前,打败困难。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16

  一天,小明要去交电费,突然发现电力公司为了鼓励节约用电,修改了以前收费的方法,变成了: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52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千瓦时,超过部分按每千瓦时0.6元收费。

  这可把小明害苦了,要知道,他对数学一窍不通啊!没办法,她只好回家慢慢算了。小明家十月份用电共121千瓦时,该如何算呢?这时,小明的妹妹小红回来了。她看哥哥愁眉苦脸的,就问他怎么了……终于搞清楚事情了以后,小红决定帮帮这个“数学白痴”。她坐下来,耐心地为小明讲解:“我们家一个月用电超过了100千瓦时,121-100=21(千瓦时)21×0.6=12.6(元)超过的`千瓦时要交12.6元,再算100×0.52=52(元),然后把五十二元加上十二点六元就等于六十四点六元了,多简单啊!你想到哪去了!”“喔,原来是这样啊,我还以为有多复杂呢!”小明恍然大悟。

  最后,小明终于顺利地把电费给交了。当他看到有人在电力公司门口焦急地计算自己该交多少钱时,小明就热心地跑过去,指导他怎样算。小明愉快地想:教别人的感觉不懒啊!看来以后我得“改头换面”,重新学数学啦!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17

  今天早上做作业时,妈妈给了我2张数学口算题卡,我看了一下,马上跟妈妈说:“不对,妈妈,你好像弄错了,老师说每天100道口算题,你今天给我2张,虽然第二张的.题目不到一半,但2张加起来就有100多道啦。”没想到妈妈给我的回复却是——就只有100道,没有多也没有少,不信你自己数数看。“好!”我可不想多做点,最近这些口算题比起一年级可难多啦,我也是为了早点做完早点休息呀。于是我就开始数起来,我先数第一张:一共有4列,每列有20行,就是20+20+20+20=80(道),再数第二张也有4列,每列只有5行,就是5+5+5+5=20(道),第一张80加第二张20道,刚好:80+20=100(道),没有多一道,也没有少一道。

  妈妈说原来今天在操作电脑时,排版没有排好,平常是只有一张的(4列,每列25行)今天就多用了一张纸,但是口算题数不变。后来妈妈还说2年级你们就开始学乘法了,以后你就会知道4个20相加,不用20+20+20+20=80这样来算,可以用4×20=80,这样算题就简单多了。

  想想数学真奇妙!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18

  我家这幢楼一共有7层。有时候我在想:“楼里一共住了多少人呢?每天进进出出的都好像碰不到几个邻居嘛。”于是我带着这个问题找到了妈妈。

  妈妈对我说:“那我们今天就来算算,我们这幢楼里大概住了多少人吧!”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我拿来纸和笔,这时妈妈问:“我们这里一共有7层,每层楼里住着两户人家,那你来算算,我们这幢楼里一共有多少户呢?”我迫不及待地回答道:“二七十四,或者用加法表示7+7=14”妈妈非常满意地点点头。她接着又问道:“如果每户都是三口之家,那么,我们这幢里一共住着多少人呢?我想了想回答说:“14+14+14=42,或者用乘法表示14×3=42。”妈妈好奇地问我:“14×3=4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我自信地告诉她:“我先把14分成10和4,接着分别把10和4与3相乘。”于是我用笔写出算式10×3+4×3=30+12=42,“我算的对吗?”妈妈连忙夸我:“宝贝,你是最棒的'!”以此类推,如果一户家庭住着4口人或者5口人,我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轻松地算出来。

  数学真的是太奇妙了!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它就无处不在!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19

  星期天,我运动完后和妈妈一起回家。走到家楼下看着这一级级台阶,我顿时感觉无力,心想:不就是爬6楼嘛!我是男子汉,区区几级台阶怎么能难倒我!

  说爬就爬,我一开始爬得可快了,妈妈一直走在我后面,可过了一段时间,我的脚越来越慢,腿似乎有千斤重,妈妈就鼓励我继续加油,终于到了6楼。

  妈妈说:“孩子,你知道我们从1楼到6楼走了多少台阶吗?”

  我说:“刚刚我只顾着爬没数”。

  妈妈又说:“你看,每层楼有18级台阶,那么你能算出多少台阶吗?

  我想了想:从一楼到二楼走18级台阶,二楼到三楼也是18级台阶,那么从一楼到六楼,就有5层,应该用算式18+18+18+18+18=90(级)。

  妈妈对我竖起大拇指,又说:“从一楼到二楼用了2分钟,照这样的.速度,从一楼到六楼需要几分钟?”

  我思考着:从一楼到二楼用了2分钟,那么到6楼,就应该有5个2分钟,应该用算式2+2+2+2+2=10(分钟)

  妈妈说:“也可以用乘法来计算:5×2=10(分钟)。”

  妈妈还跟我讨论了关于乘法的思路,真是一次不错的经历。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20

  今天,是哥哥的升学宴,我负责准备奖品,于是,我和姐姐拿着妈妈给的100元钱去超市选购奖品。

  因为,和妈妈事先有约定奖品的标准,要实用、质量好、不能贵、更不能超总预算,这对于我和姐姐来说是个大难题,在超市我们认真的选了好半天,反复看价格对比,才最后选定要买的一、二、三、四等奖,分别是葡萄酒、水杯、蓝莓汁、小碗。

  最后决定,购买一等奖葡萄酒一瓶,单价20元/瓶,二等奖水杯两个,单价15元/个,三等奖蓝莓汁三瓶,单价6元/瓶,四等奖小碗四个,单价4元/个,由于我自己没买过这么多东西,这下把我愁住了,幸亏在姐姐帮助下我才计算清楚,20×1+15×2+6×3+4×4,最后总共花费84元,收款时付100元,找回16元。

  哥哥的升学宴搞得非常成功,奖品好也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亲戚们都夸我会买东西,我心里美滋滋的,非常有成就感。通过这次购物实践,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主要是数学方面的`,例如:两位数乘法,连加法,100以内的减法等,生活中能用到的数学知识真是太多了,以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好数学,加油。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21

  数独,一种数学益智游戏,它种类繁多:有标准数独、额外区域数独、不等号数独、窗口数独、奇偶不规则数独等……

  “1不可能,2不可能,3不可能……”房间里传出一大串比机关炮还快的“不可能”声。没错,我和老爸正在做“标准数独”游戏。“标准数独”是这样的:每行、每列、每宫(3*3)中的数字只能填1到9,不能重复,根据已知条件填满空格。

  刚开始做第一道数独题目的时候,还很不熟练,用到了好几次假设,所得的结果却违反了规则,只好推到重来。于是我们吸取教训,不使用假设,有多种可能性且做不来的空格先跳过,只做只有唯一答案的空格。做完只有唯一答案的空格后,随着空格越来越少,有多种可能性的空格也变为了只有唯一答案的.空格,数独就解出来。

  做第二道数独题目的时候,我们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从头到尾几乎没有遇到“敌人”的丝毫“反抗”,十分顺利地解决了比第一题还难的题目。

  万事开头难,只要不怕失败,坚持下去,找到方法,就会势如破竹,取得胜利。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22

  4月8日星期日晴

  今天我闲着没事干,就想去帮阿姨买菜。我就想这样也好我也能完成数学日记了。

  一来到菜市场,热闹非凡。喧闹声,让人感到好烦。我马上就去买我的最爱的鸡腿吃了,刚到那一股香气让我迫不及待的过去。我马上问老板几元一只,老板回答说:“4.5元一只:”我掏出10元钱给了他,他给了我钱我就走了。当时我没注意就跑了。我准备在去买东西时却发现少了5毛钱准备去换了,当时我真糊涂马上来到了当时来买鸡的地方去换。我真的很马虎怎么没注意看呢?那位老板也是个热心的'人他没说什么就给了我钱我羞愧的低下头说了声:“谢谢”就走了。

  我接着又去买了很多东西算也算不了我决定耐心的数,终于数出来了。结果算出了答案:45.3元。爸爸给了我50元怎么只剩下了4元了,怎么办呢?少了7毛钱怎么说呢?

  一回家我来到爸爸面前说:“爸爸对不起我算错钱了,”爸爸笑了笑说:“没关系,在生活上肯定有马虎错误的。”这次我原谅下次不能犯了。我听见了说什么。所以说一般数学不能犯马虎错误,一犯马虎就吃亏了。后来我去买菜不会犯了。懂得上次的教训。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23

  20xx年9月9日星期日多云。

  数学的奥妙无处不在,今天老师带着我们去发现线的奥密。

  线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过马路的斑马线是一条条线段;在塔山上看见一盏往远处投射的探照灯是射线;还在火车的`铁轨上发现了直线等等。自从教了这一课之后,我明白了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个方向无限廷伸;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

  坐在车上我就迫不及待地想把刚学的内容考一考爸爸。可爸爸却说:“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火车的铁轨上不是有弯道吗,而且还有起点和终点,怎么也能算是直线呢?”我也不甘示弱地说:“火车的铁轨也有直的呀!”“如果这样的话,那公路岂不是也是直线了。”爸爸也穷追不舍毫不相让。为了这个问题我们各抒已见争论不休。最后我打开了百宝箱,拿出我的数学教科书,书本的图片上铁轨就是直线。爸爸哑然无语,我高兴极了。

  数学的奥妙真是有趣呀!它什么时候还会再给我惊喜呢?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24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新华书店买书。因为假期除了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以外,还要让我们读指定三本书,有:《爱的'教育》、《伊索寓言》和《唐诗三百首》。

  走进书店,书架上到处都摆放着书,瞬间,让我陶醉在这书的海洋中。妈妈说:“快点找,你需要的书。”正在这时,来了一位阿姨说:“小姑娘,需要什么书?”在阿姨的帮助下,我顺利找到了这三本书。

  妈妈给了我100元钱,让我自己去结账。考验我数学学的怎么样?我接过钱,心里想:“真是小菜一碟,太小看我了!”

  《爱的教育》25元、《伊索寓言》24.5元、《唐诗三百首》12元,25+24.5+12=61.5(元)。然后,我又问妈妈要了1元5角给了结账阿姨,阿姨看了看我,给了我40元整。101.5-61.5=40元。然后说:“这个小女孩,还挺会算账的。”妈妈也看了看我说:“数学学得真不错!”

  听了阿姨和妈妈的话,我心里美滋滋的,只要你多动脑筋,多思考,数学无处不在!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25

  寒假在忙忙碌碌中度过,离过年还有三天,我们一家人商量去哪里玩?最后以3:1投票决定去——奇特冰雪乐园。

  一大早,我们就准备出发了,经过了一个小时的旅途,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们一进大门,就看见里面人山人海,我一溜烟的跑到队伍的后面,经过2个小时候的.等待,终于轮到了我们,看见售货处标着成人票平日2小时滑雪票价188元、成人周末2小时滑雪票价218元,一米以下的儿童免费但没有装备。妈妈说:“柔柔不需要门票,没有装备也没有意思,也来一张成人票。”妈妈问我,我们共4张门票,每一张188元,总共要花多少元呢?开动你的脑筋,认真思考一下。我说:“这可难不倒我,188*4=752元。妈妈说读了2年半的书不是白读的,算的又快又准。

  售货员阿姨微笑着对妈妈说:“门票+押金总共付3152元”。妈妈又问我一个人押金需要多少元。我又一下子就算出来,3152-752=2400元,2400/4=600元妈妈回答:“完全正确。”

  学好数学真得很重要,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要好好学习数学。

《四年级数学日记(精选2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四年级数学日记】相关文章:

四年级的数学日记10-24

【经典】数学日记四年级05-13

数学日记四年级11-15

数学的日记 关于数学的日记06-13

四年级数学优秀日记_小学生数学日记09-19

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 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03-31

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四年级数学日记内容11-22

(经典)四年级数学日记05-27

数学日记四年级通用08-12

(热)数学日记四年级09-22

四年级数学日记(精选25篇)

  不知不觉中一天又要结束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这时候,最关键的日记怎么能落下。怎样写日记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日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日记(精选25篇)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1

  今天傍晚,我和表姐在操场上玩,我们在操场边发现一张面积大约是一平方米的正方形废纸板,表姐看了看,说:”小婧,如果把这个纸板分割成一个个面积为一平方毫米的小正方形,再把这些小正方形一个紧挨一个的接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会有多长呢?”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这能有多长,顶多不过四米吧!”表姐笑了笑说:”你先别急着下结论,让我们一起来算算吧。”

  于是开始了片刻的思考: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000000平方毫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就是1000000毫米,那1000000毫米不就是100米吗?哇!这条由一些一平方毫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直线竟长达100米。

  我开始明白学习数学不能只是简单地把题目看一看,就轻易的下结论,应该认真想、仔细算,才能做得对,并探究到其中的奥妙。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2

  今天我闲着没事干,就想去帮阿姨买菜。

  一来到菜市场,热闹非凡。喧闹声,让人感到好烦。我马上就去买我的最爱的鸡腿吃了,刚到那一股香气让我迫不及待的过去。我马上问老板几元一只,老板回答说元一只:”我掏出10元钱给了他,他给了我钱我就走了。当时我没注意这钱就跑了。我准备在去买东西时却发现少了5毛钱准备去换了,当时我真糊涂马上来到了当时来买鸡的地方去换。我真的很马虎怎么没注意看呢?那位老板也是个热心的人他没说什么就给了我钱我羞愧的低下头说了声:“谢谢”就走了。我接着又去买了很多东西算也算不了我决定耐心的.数,终于数出来了。结果算出了答案元。爸爸给了我50元怎么只剩下了4元了,怎么办呢?少了7毛钱怎么说呢?

  一回家我来到爸爸面前说:“爸爸对不起我算错钱了,”爸爸笑了笑说:“没关系,在生活上肯定有犯错误的。”这次我原谅你,但是下次不能犯了。我听见了说什么。所以说一般数学不能犯马虎错误,一犯马虎就吃亏了。后来我去买菜不会犯了。懂得上次的教训。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3

  今天,我跟着妈妈去菜场买菜。妈妈说:“今天要考考你,会不会自己去买样你喜欢吃的菜。”妈妈给了我20元钱,要看看我的表现。“保证完成任务。”我自信地说。

  于是,我边走边看,来到蔬菜区。这时,我看到一个阿姨在卖白白嫩嫩的新鲜蘑菇。我想:家里还剩下的.青菜可以和蘑菇放汤吃。于是,我问卖菜的阿姨:“阿姨,蘑菇多少钱一斤?”那位阿姨笑眯眯地对我说:“小朋友,这蘑菇7元一斤,那你要买几斤呀?”“阿姨,我只要买半斤。”我在想:7除2等于3.5元,20减3.5等于16.5元。想着想着,我便一张20元钱的纸钞了给阿姨,并提示她还要找我16.5元。我又来到肉类区,看到一个叔叔在卖肉,便问:“叔叔,条肉多少元一斤元一斤。”“那我买一斤。”我又想减10等于6.5元。我就把16.5元中的10元递给了那个叔叔。

  当我从菜场出来的时候,妈妈看到我手中既有荤又有素和6.5元时,笑着对我说:“学会买菜了!”

  通过这次考验,我感到我们的生活中躲藏着许多数学奥秘,学会数学的本领真的很重要。而且,我们应该不骄傲,要努力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数学本领,才能够学以致用,解决身边的问题。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4

  那一天我看了《小学生周报》,从一个版面上看到了这样一道数学题:一只小猴子从30米的地方搬香蕉,一次只能搬30根,而每往家走一米就要吃掉根。现有60根香蕉,小猴搬到家剩几根了呢?如果是120根呢?

  题后已经是给我们示范了一题60根的题,就是小猴搬30根到15米只剩下15根,返回,到原点时又剩下15根。15+15=30(根),再将30根一起搬到家,就不会空空如也,至少还剩下15根。我看得津津有味,也想一展身手,便试解一道搬120根的题:

  小猴就先搬30根到15米,剩下13根;回头至起点再搬30根,到15米剩下13根,加上前面的'15根一共30根。再回头搬30根至15米,加上以前的,一共45根,以此类推,最后一次也只剩下15根,合起来共60根。离家15米时再分两次搬,每次剩下15根,合共30根。这样,还有30根。

  从这我明白了,一个人只要肯动脑,什么都可以做成。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5

  今天,家里来了一位我从小就非常崇拜,人称”诸葛老师”的叔叔。我拿起茶叶筒,正准备泡茶招待他,忽然灵机一动,就问他:”叔叔,你知道茶叶筒为什么大部分都是圆柱体的吗?” 叔叔反问我说:” 你先说说,这是为什么啊? ”我不想让叔叔小看我,真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找到正确的答案。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急得我满头大汗,但就是找不到答案。这时,叔叔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 你不妨从同样周长的图形,圆形的面积比较大 ”入手,再想想。听了叔叔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使用圆柱体的'茶叶筒不仅可以装下更多的茶叶,还可以节省材料。明白了这一点,我又联系实际生活,结合画图的方法证明了自己的想法。

  我把这一想法滔滔不绝告诉了叔叔,叔叔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说:“你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动脑筋思考解决。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未来的‘诸葛老师’。”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6

  五一期间,我和老妈去商场买衣服,可是,我觉得那里的价钱很奇怪:说“买100送100”,就等于不用钱了吗?

  老妈说:“傻女儿,怎么会不用钱呢?”

  我说:“因为上面写着买100送100,就是100—100=0,所以就不用钱啦!”

  老妈说:“原来你是这样算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商场的东西就不用钱了,就会来很多客人,这商场就会亏本很大了。”

  老妈又说买100送100只是要50元就可以了,你知道吗?

  听了老妈的解析,我还是似懂非懂,到底为什么呢?看来我还要再去商场认真调查或去请教曾老师了,看看她有什么高招,因为我知道这里还有很多我还未明白的数学知识。

  我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学校问曾老师数学问题,曾老师说:“其实有些都是满过100的,比如:满100的有109、200、189……”

  老师又说:“满100元的是送100元的券,顾客还是要先拿出钱用够100元后,才有得送赠券的',并不是象你说的那样不用钱。”曾老师对我这种有问题肯问的做法给予表扬,也欢迎我今后多问问题。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7

  今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大街上闲逛,突然看到不远处有很多人围在一起。我跑过去一年,原来是抓奖游戏。“哼,抓奖有什么好玩的。”我厌烦地说旁边的人一听,连忙说:“抓奖虽不好玩,但有重奖,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问:“是什么呀!”“50元钱。”那人噔大眼睛说。一听这话,我可来劲了,“这么诱人的的奖品,说什么,我也得试试。”说完,我便问店主怎么抓法。店主说:“这是24个麻将,麻将下写着12个5,12个10,每次只可抓12 个麻将,如果12个麻将标的数总和为60,那么你便可得50元大奖。”我听了也没多卷起了袖子,从兜里掏出5元钱给了店主。

  尽管,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奖我还是没有拿到。

  回到家之后,我想了想,感觉有点不对劲。我想,抓60分,那必须抓得那12个麻将必须都标5,的情况就是第1次抓到1个5,第2次抓2个5,第3次抓3个5……第12次抓12个5至少得花去6元钱。但万一抓得那些麻将标的`数是10或有的总和是相同的,那么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钱。

  最后经过一番考虑,终于把问题弄清了,我抓紧到街上找那算帐,可已经跑得无影无踪。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8

  今天上午,我参加了建邺区少年宫组织的“星光杯”科技冬令营活动,我们的任务是做航空模型飞机,在制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地方用到了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

  先将机翼用尺子刻三条平行线,线要求和边垂直,再把它放到桌子直角处,用力折一下,使两端上翘与水平部分呈120°角,这个地方就用到了“角”的知识,我偷偷地乐着。老师告诉我们,角度把握的好能使飞机飞的时间更长一些。

  做尾翼时,先把它的一头粘上双面胶,再把它粘到水平尾翼上面。一定要记住,粘的时候垂直尾翼要垂直粘在水平尾翼上,要不然飞机就飞得不高,飞得不稳,很快就会掉下来了。

  飞机很快就做好了,老师带领我们到学校大操场上试飞,我的'飞机在测试过程中飞了12秒04,老师表扬我的飞机做的很好,我太高兴了。

  通过这次活动,我学会了制作动力模型飞机,在制作过程中它不仅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让我发现了数学无所不在。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9

  今天,我一早就做完了作业,妈妈见了,便走过来,对我说:“紫妮,跟你玩个游戏吧!”“好呀!”我爽快地答应了。

  妈妈拿来了一块圆纸板,纸板中心用钉子固定一根可以动的指针。纸板被平均分成24个格,格内分别写着1—24个数。“妈妈,游戏规则是什么?你快说呀!”我心急地说。“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指针到单数格或双数格,都要加上下一个数。假如加起来是单数就是我赢,假如加起来是双数就是你赢。”妈妈笑着说。

  我见游戏规则这么简单,就一连玩了十多次,可是每一次都赢不了妈妈,妈妈笑了起来。“为什么总是单数呢?”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说:“你自己想一想吧!”于是,我绞尽脑汁地想,终于让我想起了老师曾经讲过的一个公式:奇数+偶数=奇数。这下子我可明白了,假如指针到单数格,那么加下一个数就必然是偶数;假如指针到双数格,那么加下一个数就是奇数,所以,无论指针到任何一格,加起来的`数都是奇数。妈妈就是利用这个规律获胜的。

  在数学的世界里,有着许多奇妙的规律,只要我们学好数学、善用数学,它,就是无处不在的!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10

  在三年级的数学活动月的时候,我们年级是比赛二十四点,在那个时间段,我经常和妈妈在一起玩二十四点。

  有一次,我们的牌是7、8、4、8。我突然间想起来,有4就要有6,那就是:8/8=1,7-1=6,4*6=24。我妈妈笑着对我说:“还有另一种方法。”我想了想,忽然,我灵机一动:7*8=56、4*8=32、56-32=24。妈妈又问:“那4、10、10、1呢?”我又想,有4就要有6,可是6求不出来怎么办?妈妈说了一句:别钻牛角尖。让我恍然大悟,不用乘法,我用加法:4*1=4、10+4+10=24。

  妈妈笑了笑,说我一点就通,很聪明,让我心里美滋滋的。

  经常算二十四点,可以让我的'计算能力有所提高哦,大家也来试一试吧!

  抽水式马桶的节约方法。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11

  今天早上在特味包子店吃包子,那里的包子实在是好吃,吃得人满嘴都是陷。

  这时,爸爸问了我一个问题:“爸爸和儿子同时开始吃包子,儿子吃掉一个半包子,爸爸吃掉六个包子,如果儿子吃了三个包子,爸爸能吃几个包子?”题目一出,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从他们所吃的个数和来判断的,即:用一个半加六个是七个半,七个半减三个是四个半。爸爸说不对。于是,我转而考虑爸爸和儿子吃包子的`个数差,还是不对。这时的我是真正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会错。

  爸爸提醒我道:“从时间关系入手。”还巧妙地将这道题变了形,这一变,变得我恍然大悟,重新计算了起来:儿子吃一个半包子的时间父亲可吃六个包子,儿子吃三个包子的时间?这一变通思路一下出来了吃三个包子的时间是吃一个半包子时间的两倍,所以爸爸吃的包子个数也是六的两倍即十二个。通过这个可以求出爸爸的吃包子速度是儿子的四倍。算到这儿,爸爸突然冷不丁出来一句:“这显示的可是我们父子吃东西的速度啊!”全家哈哈大笑。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12

  一天,有一位老师想测试一下他的学生数学学的怎么样。于是,他便在一次上数学课时说:“我给你们每人一张纸,在上面写任意的4个数,我敢说每人写的数中有两个数的差可被3整除!”同学们不信,于是老师便发纸。不一会儿,大家都写好了。

  当同学们一个个念所写的数时,老师都能找出差能被3整除的两个数。没有一个同学例外!如:1963、1765、1736、1376……两数之差都可以被3整除。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任意一个自然数被3除,余数只能有3种可能,即余0、1、2、如果把自然数按被3除后的余数分类,只能分为3类。

  而老师让同学们写的是4个数,那么必然有两个数的余数相同。余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大数减小数),所得的差,当然能被3整除了!同学们明白后纷纷向老师投去钦佩的目光。同学们,你们不想试一试吗?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13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这个单元的第一个内容——垂直与平行。

  我们学习了一个个非常有用的小知识,我把“它”们组成了一小段话: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上课时,老师还叫我们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哪一条线段最短?经过我们的几番言语,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是最短的。后来,我们还跟老师学习了怎样画平行线;画平行线,只需要用上三角尺和直尺来画。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

  我用尺子量了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惊奇的发现了: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这就是我的数学小日记!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14

  在数学兴趣课上,庄老师给我们带来一道有趣的题目: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下江南游玩,遇到一位老寿星。

  一打听,这位老寿星已经141岁,乾隆便赠一联给老人: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乾隆要随行的`大臣纪晓岚对出下联,这可难不倒他,他的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老师说:“这一副对联里,藏有一道数学题,请同学们算一算老人几岁?”听老师的话,我想,“花甲”是指60岁,“重开”是指两个60岁,“三七”是指二十一岁,上联就是60×2+21=141岁;古稀是指七十岁,“双庆”是指两个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岁,下联就是70×2+1=141岁。原来,对联中也藏有数学问题呀!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文人们就常作对联,以咏物喻事,而且很善于把一些数字嵌在对联中,使对联除文学性、趣味性外,又增加知识性。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15

  今天,我发现了一道十分有趣的题。经过认真分析与细心计算,我终于把这道题“打败”了。

  题目是这样的:一家三口,妈妈和爸爸同岁,妈妈的年龄是儿子的三倍,三人四年前年龄之和是七十二岁,三人现在各为多少岁?

  一看到这道题,我顿时傻了眼,彻彻底底地被这道题难倒了。但我知道,如果就这样“认输”的话,将会令多少人失望啊!

  于是,我静下心来,开始慢慢分析,终于发现,这是一个和倍问题。原来,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就在“三人四年前年龄之和是七十二岁”这个条件当中。从这里,我们可以求出三人今年的'年龄之和:72+4×3=84(岁)。求出三人今年的年龄之和后,我们便可以用解决和倍问题的方法来求出儿子今年的年龄:84÷(3×2+1)=12(岁)。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根据“妈妈和爸爸同岁”和“妈妈的年龄是儿子的三倍”这两个条件来算出父母今年的年龄:12×3=36(岁)。

  从今天这道题,我明白了遇到困难时,不要因为恐惧而退缩,困难越大,我们便越要勇往直前,打败困难。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16

  一天,小明要去交电费,突然发现电力公司为了鼓励节约用电,修改了以前收费的方法,变成了: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52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千瓦时,超过部分按每千瓦时0.6元收费。

  这可把小明害苦了,要知道,他对数学一窍不通啊!没办法,她只好回家慢慢算了。小明家十月份用电共121千瓦时,该如何算呢?这时,小明的妹妹小红回来了。她看哥哥愁眉苦脸的,就问他怎么了……终于搞清楚事情了以后,小红决定帮帮这个“数学白痴”。她坐下来,耐心地为小明讲解:“我们家一个月用电超过了100千瓦时,121-100=21(千瓦时)21×0.6=12.6(元)超过的`千瓦时要交12.6元,再算100×0.52=52(元),然后把五十二元加上十二点六元就等于六十四点六元了,多简单啊!你想到哪去了!”“喔,原来是这样啊,我还以为有多复杂呢!”小明恍然大悟。

  最后,小明终于顺利地把电费给交了。当他看到有人在电力公司门口焦急地计算自己该交多少钱时,小明就热心地跑过去,指导他怎样算。小明愉快地想:教别人的感觉不懒啊!看来以后我得“改头换面”,重新学数学啦!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17

  今天早上做作业时,妈妈给了我2张数学口算题卡,我看了一下,马上跟妈妈说:“不对,妈妈,你好像弄错了,老师说每天100道口算题,你今天给我2张,虽然第二张的.题目不到一半,但2张加起来就有100多道啦。”没想到妈妈给我的回复却是——就只有100道,没有多也没有少,不信你自己数数看。“好!”我可不想多做点,最近这些口算题比起一年级可难多啦,我也是为了早点做完早点休息呀。于是我就开始数起来,我先数第一张:一共有4列,每列有20行,就是20+20+20+20=80(道),再数第二张也有4列,每列只有5行,就是5+5+5+5=20(道),第一张80加第二张20道,刚好:80+20=100(道),没有多一道,也没有少一道。

  妈妈说原来今天在操作电脑时,排版没有排好,平常是只有一张的(4列,每列25行)今天就多用了一张纸,但是口算题数不变。后来妈妈还说2年级你们就开始学乘法了,以后你就会知道4个20相加,不用20+20+20+20=80这样来算,可以用4×20=80,这样算题就简单多了。

  想想数学真奇妙!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18

  我家这幢楼一共有7层。有时候我在想:“楼里一共住了多少人呢?每天进进出出的都好像碰不到几个邻居嘛。”于是我带着这个问题找到了妈妈。

  妈妈对我说:“那我们今天就来算算,我们这幢楼里大概住了多少人吧!”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我拿来纸和笔,这时妈妈问:“我们这里一共有7层,每层楼里住着两户人家,那你来算算,我们这幢楼里一共有多少户呢?”我迫不及待地回答道:“二七十四,或者用加法表示7+7=14”妈妈非常满意地点点头。她接着又问道:“如果每户都是三口之家,那么,我们这幢里一共住着多少人呢?我想了想回答说:“14+14+14=42,或者用乘法表示14×3=42。”妈妈好奇地问我:“14×3=4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我自信地告诉她:“我先把14分成10和4,接着分别把10和4与3相乘。”于是我用笔写出算式10×3+4×3=30+12=42,“我算的对吗?”妈妈连忙夸我:“宝贝,你是最棒的'!”以此类推,如果一户家庭住着4口人或者5口人,我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轻松地算出来。

  数学真的是太奇妙了!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它就无处不在!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19

  星期天,我运动完后和妈妈一起回家。走到家楼下看着这一级级台阶,我顿时感觉无力,心想:不就是爬6楼嘛!我是男子汉,区区几级台阶怎么能难倒我!

  说爬就爬,我一开始爬得可快了,妈妈一直走在我后面,可过了一段时间,我的脚越来越慢,腿似乎有千斤重,妈妈就鼓励我继续加油,终于到了6楼。

  妈妈说:“孩子,你知道我们从1楼到6楼走了多少台阶吗?”

  我说:“刚刚我只顾着爬没数”。

  妈妈又说:“你看,每层楼有18级台阶,那么你能算出多少台阶吗?

  我想了想:从一楼到二楼走18级台阶,二楼到三楼也是18级台阶,那么从一楼到六楼,就有5层,应该用算式18+18+18+18+18=90(级)。

  妈妈对我竖起大拇指,又说:“从一楼到二楼用了2分钟,照这样的.速度,从一楼到六楼需要几分钟?”

  我思考着:从一楼到二楼用了2分钟,那么到6楼,就应该有5个2分钟,应该用算式2+2+2+2+2=10(分钟)

  妈妈说:“也可以用乘法来计算:5×2=10(分钟)。”

  妈妈还跟我讨论了关于乘法的思路,真是一次不错的经历。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20

  今天,是哥哥的升学宴,我负责准备奖品,于是,我和姐姐拿着妈妈给的100元钱去超市选购奖品。

  因为,和妈妈事先有约定奖品的标准,要实用、质量好、不能贵、更不能超总预算,这对于我和姐姐来说是个大难题,在超市我们认真的选了好半天,反复看价格对比,才最后选定要买的一、二、三、四等奖,分别是葡萄酒、水杯、蓝莓汁、小碗。

  最后决定,购买一等奖葡萄酒一瓶,单价20元/瓶,二等奖水杯两个,单价15元/个,三等奖蓝莓汁三瓶,单价6元/瓶,四等奖小碗四个,单价4元/个,由于我自己没买过这么多东西,这下把我愁住了,幸亏在姐姐帮助下我才计算清楚,20×1+15×2+6×3+4×4,最后总共花费84元,收款时付100元,找回16元。

  哥哥的升学宴搞得非常成功,奖品好也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亲戚们都夸我会买东西,我心里美滋滋的,非常有成就感。通过这次购物实践,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主要是数学方面的`,例如:两位数乘法,连加法,100以内的减法等,生活中能用到的数学知识真是太多了,以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好数学,加油。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21

  数独,一种数学益智游戏,它种类繁多:有标准数独、额外区域数独、不等号数独、窗口数独、奇偶不规则数独等……

  “1不可能,2不可能,3不可能……”房间里传出一大串比机关炮还快的“不可能”声。没错,我和老爸正在做“标准数独”游戏。“标准数独”是这样的:每行、每列、每宫(3*3)中的数字只能填1到9,不能重复,根据已知条件填满空格。

  刚开始做第一道数独题目的时候,还很不熟练,用到了好几次假设,所得的结果却违反了规则,只好推到重来。于是我们吸取教训,不使用假设,有多种可能性且做不来的空格先跳过,只做只有唯一答案的空格。做完只有唯一答案的空格后,随着空格越来越少,有多种可能性的空格也变为了只有唯一答案的.空格,数独就解出来。

  做第二道数独题目的时候,我们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从头到尾几乎没有遇到“敌人”的丝毫“反抗”,十分顺利地解决了比第一题还难的题目。

  万事开头难,只要不怕失败,坚持下去,找到方法,就会势如破竹,取得胜利。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22

  4月8日星期日晴

  今天我闲着没事干,就想去帮阿姨买菜。我就想这样也好我也能完成数学日记了。

  一来到菜市场,热闹非凡。喧闹声,让人感到好烦。我马上就去买我的最爱的鸡腿吃了,刚到那一股香气让我迫不及待的过去。我马上问老板几元一只,老板回答说:“4.5元一只:”我掏出10元钱给了他,他给了我钱我就走了。当时我没注意就跑了。我准备在去买东西时却发现少了5毛钱准备去换了,当时我真糊涂马上来到了当时来买鸡的地方去换。我真的很马虎怎么没注意看呢?那位老板也是个热心的'人他没说什么就给了我钱我羞愧的低下头说了声:“谢谢”就走了。

  我接着又去买了很多东西算也算不了我决定耐心的数,终于数出来了。结果算出了答案:45.3元。爸爸给了我50元怎么只剩下了4元了,怎么办呢?少了7毛钱怎么说呢?

  一回家我来到爸爸面前说:“爸爸对不起我算错钱了,”爸爸笑了笑说:“没关系,在生活上肯定有马虎错误的。”这次我原谅下次不能犯了。我听见了说什么。所以说一般数学不能犯马虎错误,一犯马虎就吃亏了。后来我去买菜不会犯了。懂得上次的教训。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23

  20xx年9月9日星期日多云。

  数学的奥妙无处不在,今天老师带着我们去发现线的奥密。

  线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过马路的斑马线是一条条线段;在塔山上看见一盏往远处投射的探照灯是射线;还在火车的`铁轨上发现了直线等等。自从教了这一课之后,我明白了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个方向无限廷伸;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

  坐在车上我就迫不及待地想把刚学的内容考一考爸爸。可爸爸却说:“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火车的铁轨上不是有弯道吗,而且还有起点和终点,怎么也能算是直线呢?”我也不甘示弱地说:“火车的铁轨也有直的呀!”“如果这样的话,那公路岂不是也是直线了。”爸爸也穷追不舍毫不相让。为了这个问题我们各抒已见争论不休。最后我打开了百宝箱,拿出我的数学教科书,书本的图片上铁轨就是直线。爸爸哑然无语,我高兴极了。

  数学的奥妙真是有趣呀!它什么时候还会再给我惊喜呢?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24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新华书店买书。因为假期除了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以外,还要让我们读指定三本书,有:《爱的'教育》、《伊索寓言》和《唐诗三百首》。

  走进书店,书架上到处都摆放着书,瞬间,让我陶醉在这书的海洋中。妈妈说:“快点找,你需要的书。”正在这时,来了一位阿姨说:“小姑娘,需要什么书?”在阿姨的帮助下,我顺利找到了这三本书。

  妈妈给了我100元钱,让我自己去结账。考验我数学学的怎么样?我接过钱,心里想:“真是小菜一碟,太小看我了!”

  《爱的教育》25元、《伊索寓言》24.5元、《唐诗三百首》12元,25+24.5+12=61.5(元)。然后,我又问妈妈要了1元5角给了结账阿姨,阿姨看了看我,给了我40元整。101.5-61.5=40元。然后说:“这个小女孩,还挺会算账的。”妈妈也看了看我说:“数学学得真不错!”

  听了阿姨和妈妈的话,我心里美滋滋的,只要你多动脑筋,多思考,数学无处不在!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25

  寒假在忙忙碌碌中度过,离过年还有三天,我们一家人商量去哪里玩?最后以3:1投票决定去——奇特冰雪乐园。

  一大早,我们就准备出发了,经过了一个小时的旅途,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们一进大门,就看见里面人山人海,我一溜烟的跑到队伍的后面,经过2个小时候的.等待,终于轮到了我们,看见售货处标着成人票平日2小时滑雪票价188元、成人周末2小时滑雪票价218元,一米以下的儿童免费但没有装备。妈妈说:“柔柔不需要门票,没有装备也没有意思,也来一张成人票。”妈妈问我,我们共4张门票,每一张188元,总共要花多少元呢?开动你的脑筋,认真思考一下。我说:“这可难不倒我,188*4=752元。妈妈说读了2年半的书不是白读的,算的又快又准。

  售货员阿姨微笑着对妈妈说:“门票+押金总共付3152元”。妈妈又问我一个人押金需要多少元。我又一下子就算出来,3152-752=2400元,2400/4=600元妈妈回答:“完全正确。”

  学好数学真得很重要,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要好好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