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暑假旅游日记(3篇)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觉间结束了,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日记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日记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一暑假旅游日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暑假旅游日记1
早晨6:00整起床!还没睡醒的我,迷迷糊糊的起来了。6:30,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吃早餐,说到早餐,真是差劲!只有白开水放了一点盐炖了一些白菜!炒米!连汤都是面汤!真是的,我只要一说到这一顿饭我生气!!!这时,妈妈说:“算了!好歹吃一点吧!吃也总比不吃强,是不是!乖。”在妈妈的`劝说下我吃了一点!
终于,出发了!我们的第一站是大理,距离昆明有约400公里的路程。在沿途,我看见了56个民族中以白色为美的——白族。听导游阿姨说,白族热情好客,招待客人以酒、茶相待。注明的待客礼是三道茶,一般倒茶倒半杯,酒则倒满。因为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你如果到大理去,千万要记住,那里的男人要叫阿鹏哥;女人要叫金花!他们的女孩子都是13岁成年。我一听,我今年11岁,如果我是白族,那我不就快长大了吗?呵呵!不过,我是汉族这一事实谁都改变不了!
在导游阿姨的聊天中,我们也不知不觉过了4个多小时。到了,到大理了!我们吃了中午饭之后,就前往具有8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世界文化遗产大研古镇。去体会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到了那里全部都是古建筑。住在那里的人们,真是会享受生活啊!
晚上,我们一家人去了古城酒吧去小坐片刻,我们也去体验体验古城的酒吧文化!
在欢声笑语中,过完了一天!大理,ILOVEYOU!
初一暑假旅游日记2
歌声说云南“彩云之南,我心方向;秀色丽江,人在路上”;诗中说云南“彩云飞扬心随飞,南国风情迷万人”。云南,美丽的城市为中国增加风采;独有的石林天下第一奇观使人心悦诚服。
石林位于云南昆明郊区,被先人就早有赞叹:她的神奇,让文学奇才郭沫若挥洒墨汁;她的俊秀,使宋美龄叹为观止。但让我称奇的还属主石部分。
我站在和它遥遥相对的观景台上,透过葱茏古木的缝隙,一块小小的石头伫立在远方,约有一丝泛黄,形状左高右低。两个隐坚韧的'大字粘糊在上面,有模有样。旁边伴随着零星的石刻,数不胜数。不由自主地走近,它的面貌已完整地呈现在我的面前:泛黄的石色配上红色的大字,锋利如刀的石背加上一尘不染的岩壁,如同从天而降的一把宝刀,在这扎实的刺入地壳,原本突兀的它,伴着旁边的众石,仿佛已与自然交融在一起,成为大自然的一块瑰宝。
抚摸着这块千年古石,尽管历经沧桑,经过无数次的风吹雨打,她的背面已不像往常那么平滑,但她能不折不扣地生存下来就是奇迹!石头和人一样,命运都是不一样的,她没有抱怨自然的不平,没有像别的巨石虚弱地倒下,而是用坚强的毅力活到了现在,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它真正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不靠心去看它只是石头,用心去看,你就会发现她多姿的一生,活出了千种风采。用心,去感受吧!
初一暑假旅游日记3
暑假到了,火辣辣的太阳把大地烤的快要着火了,妈妈突然决定带我们去大雁塔北广场看喷泉,不一会儿,舅舅、舅妈、表哥、表妹都来了,我们一行十二人高高兴兴的出发了。雁塔水舞广场是亚洲的音乐喷泉广场,它位于西安市大雁塔北广场,同时它也是的水景广场。
很快到了目的地,音乐喷泉已经开始了,那里人山人海真热闹,喷泉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在夜晚灯光的衬托下。喷泉显得美轮美奂,音乐和光影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音乐高时,喷泉就喷的高高的,细细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像彩虹公主下凡一般轻盈落地;音乐低时,喷泉就会喷的.很低,就像刚学步的孩子一样跌倒再站起重复着一样的动作。音乐响起,喷泉就会随着音乐来看高低。当我正看得起劲音乐突然停了,原来喷泉结束了,我嚷着妈妈在看一场,妈妈同意了。
渐渐的太阳公公回家了,月亮姐姐出来散步了,两个小时后,已经是晚上8:00了,水舞广场的音乐再次响起,喷泉周围的彩色地灯也亮了起来,随着音乐声的变化喷泉也在不停地变化,七彩色的灯光也随着音乐不停的变化,有红色、蓝色、黄色、紫色、橘色、粉色、绿色、最中间的一个喷泉突然向火箭一般“嗖”的一下冲上天空,就像擎天柱一样支撑着天空。音乐从高音突然变成了低音,喷泉便像悬崖的石头一样落了下来。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最前面的喷泉像撑开的一把把小伞;在彩色灯光的照射下又像一个个彩衣少女在舞蹈。夜晚的喷泉更迷人!彩色的灯光把天空也照得色彩斑斓美不胜收。这迷人的景色让我不想回家,在妈妈的催促下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水舞广场!
大雁塔水舞广场真的很壮观、很美丽、很漂亮,我以后还要来这里玩耍!
【初一暑假旅游日记】相关文章:
初一暑假旅游日记06-21
初一暑假旅游日记04-08
初一暑假旅游日记4篇03-13
初一暑假旅游日记(4篇)03-13
初一暑假旅游日记(精选4篇)01-15
初一暑假旅游日记3篇12-18
暑假旅游日记10-29
暑假旅游的日记12-31
精选暑假旅游日记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