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工作日记范文锦集八篇
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我们对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不如趁现在好好写一篇日记。那么写日记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工作日记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工作日记 篇1
20xx年X月X日 X天
在人保健康中国人寿实习日志中国人寿实习日志省分公司第二营销部实习期间,给我印象最深、体会最深的就是8月26日在上城星座14楼营销一、二部所在地举行的联合大早会,公司总经理曾康乐亲临参加。早会在“好,很好!人保健康,健康人保!”的问好声中开始,全体业务员齐唱司歌、齐读司训;贺鸾平老师对8月份KPI指标进行了分析,通报了8月份各营业部经营情况,提出了第三季度激励方案和业务指导方案;8月分业绩最好的营销一部做了经验介绍;曾总经理作了题为“创新思维,不断探索”热情洋溢的讲话。这次早会,使我深深地领会到了人保的企业精神:求实、诚信、开拓、创新,感受到公司和谐、竞争、激励、淘汰的工作氛围。
这一周的实习内容包括:首先,我到实习学生摆点的三个居民小区进行了健康险需求调查,询问了社区居民的.保险需求以及对健康险的认识。其次,在调查中有针对性的向居民介绍人保健康险的产品。第三,与学生一起对有需求且有感兴趣的准客户准备计划书,进行多次拜访力推产品并成交。
在这一周的实习,我真正体会到了保险行业竞争的激烈,工作的紧张、繁忙与辛苦。保险公司经常开展各种业务竞赛活动,每天的晨会通常会通报前一天的业绩,无形之中让人感到压力。同时还会面临激烈的同业竞争,炎炎夏日,保险营销员奔走在客户之间,付出的汗水和辛劳,不在其中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的,我在营销二部实习那几天,正赶上35度以上的高温,有几个业务员中暑,被急救车送到医院。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常常没有正常的休息日,在保险公司有一说法:“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
工作日记 篇2
2-24
今天是农历年初十一。昨天方律师叫我今天早上八点三十分到律师事务所,今天我不到八点十五分就到了律师事务所。到了八点三十分,我终于盼到律师事务所开门了。我进去后礼貌而又客气地问其中一名员工——后来我称呼此人为林哥——方律师是否到了,我是来跟他实习的。他说方律师仍未回,叫我先到坐在一旁等他。我盼呀盼,好不容易才等到方律师,那时已有十时许了。期间,这里的人都不时地聊天,说说新年期间的趣闻,完全还处于放假的状态。方律师吩咐我把两个案件(买卖纠纷案及物权纠纷案)看完就出去了。之后,他一整天也没有回来。今天一整天不时听到这里的员工在二楼打麻将的声音。开工的第一天像放假而不是工作。而我,正处于努力适用当中。
2-25
昨天一口气把方律师交代要看的两个案件看完了,尽管棠下的那个物权纠纷案令我感到头晕——实在是讲述案情的资料太厚了,一看到就觉得痛苦。今天,我又试着以无比的耐心去看物权纠纷案。在细看了几遍后,我终于把物权纠纷案看懂。原来它与老师在课堂上要我们做练习的案情法律适用基本一致,但就是对案情详略叙述不一,所以我才会对物权纠纷案这个厚厚一叠资料的案件感到头晕。不是案情的复习性而是厚厚的`资料给我打垮,这实在是令人可笑的理由。我定要把这个不成理由的缺点克服。假如我连这小小的事情都不能干好,又何谈将来的长远发展呢?
2-26
今天,方律师同样没有进办公室。其实我感到很困惑——在律师事务所里,我基本没有看见律师们在办公室里办公。而我又常听闻方律师要出差。如此频繁地出差,地域涉及的范围如此广。让我感觉地域差异似乎完全不存在。无论是出市还是出省,这好像一般上班族上下班那样自然,似乎已成为他们呼吸的一部分。也许这就是律师与平常人的其中一个区别。当代的律师涉及的业务范围不仅仅是诉讼业务,更多的是非诉讼业务。非诉讼业务的开展就要求我们具备更泛更为丰富的知识面。
2-27 至2-28 周末 律所公休
3-1
今天,一切如常地平静地开展。自律师事务所开工的第一天后,方律师已连续好几天没有踏进办公室。他当然也没有再吩咐我要干什么。为了熟悉案情,我再三地看案件以准备后天的开庭。看完后,无聊的我不禁开始漫游太空,心想:这不会又是一次浪费时间的虚度吧!毕竟在这之前的法院实习已给足了我足够的教训。想想要是那样的话,那真的那可怕,而我又是会为此感到深深的不甘以及时失落。虽说我们的青春还挥霍得起,但我们又有多少个这样的青春可以供我们挥霍呢?我也希望自己能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实习日子。
3-2
之前,我一直以为明天开审的那宗案件对我来说只是一宗旁听的案件。我看资料只是让我尽量熟悉案件能够快速把握弄懂整个开庭过程的重点。但事实上不是这样!今天早上,方律师居然同我讲明天这宗案件由我去做诉讼代理人,他就不到场了。顿时,空气对我而言已经是凝结了。扪心自问,我能行吗?要是输了,那该怎么办?我能出承担这个责任吗?方律师也大概教我明天该怎样做。但试问,这能假设得了吗?我现在能怎么办呢?努力再看看资料,不仅要把资料看熟还要看透。在强大的压力下,我也只能拼死一搏了!
3-3
今天早上九时于仓后法庭开庭。方律师下午三时在惠州还有一宗案件要开庭,所以上午的案件他交托给我开了。说真的,之前的我还是相信自己能够应付的,毕竟我已熟悉了整个案件,而且方律师又在昨天教了我大概如何应付对方。但预设的情景跟现实的情况实在太不一样了。我整体上全过程都处于挨打的份上,法官问我的问题我也哑口无言,不断地跟方律师发短信求救,但奈何远水救不了近火。整个过程只有一个感觉——糟透了!心里的那份苦实在是无法言喻。我今天的行为总结来说就是失败。我在法庭模拟课情景在现实并没有上映。心里的承受能力不是太差了,抗辩性不强——应该说完全没有才对。
3-4
方律师今天打电话来问我昨天出庭的律师的联系方式是什么。我一下子懵了,我完全不知道。他又问我说难道我昨天在审判记录上签字时没有注意到吗。事实上,我真的没有看。心理压根就没有要看对方律师的联络方式、哪里人,感觉自己仍未投入到一个律师的角色中,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思维意识。方律师并没有指责我,但这比狠狠地骂我让我更难受。我昨天我不是抄对方的答辩理由吗,为什么当时就没有想过哪怕是多眼地看一下对方律师的来历呢。其实,作为一名律师应当不仅在处理法律事务时要有法律思维更要在日常生活里以法律思维思考问题。
3-5
今天方律师吩咐我写买卖合同纠纷案的代理词。之前方律师说到时再送份代理词,将代理词润饰下就行。我还以为这份代理词是方律师自己写。直到今天我我才知道这份代理词是要我写的。当他问我会写代理词的时候,我居然说不会写没有教过。后来我回家翻阅书时才发现原来我上课时学过,但我居然完全忘记了,真不知道自己当时的脑袋怎么了。我觉得录音的有效性这方面很难写。我翻阅《证据学》从而知道要从证据的三性(合法性、关联性及真实性)着手。但是我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写。因此,我只好先写自己比较有把握的部分,而录音的三性容后再思考该如何去写。
工作日记 篇3
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会议刚刚结束,在办公室的我有点坐不住了,双联行动方案虽然已经出台,但具体工作从何着手,一定要再入户看看,尽可能多的掌握一些实际情况,才能理出思路。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雪,也好,环境恶劣有些问题才能显露出来,叫上张组长,马上出发。
我们驱车径直来到土门镇永东村北城组的一户人家,几间80年代的土坯房里住着一家四口,户主叫朱光林,两个女儿都在上学,妻子郁海棠身体不好,只能做做家务,照顾照顾孩子,只有朱光林一人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家庭收入也基本来自10亩地的几千元种植收入,由于供养负担重,常常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看着这位比我年长不了几岁,但被生活的担子压得显得有点苍老的一家之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离开了朱光林家,我们又来到永东村车院组的一户农家,穿过泥泞的'小院,来到了堂屋,大炕上躺着一位年逾花甲、重病在身的老人,老人由儿子王奋仁夫妇照顾,一儿一女两个孩子正在镇上的小学上课,一家五口人住在几间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的土坯房里,每年来自10亩地的一点收入,除了家庭正常开支、给母亲看病、供孩子上学外所剩无几,靠享受政府低保勉强维持生计。
又走访了郭林等几户人家,情况基本大同小异,带着纷繁的思绪回到办公室已是下午六点多了,一天的摸底走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贫困村、贫困户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省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作为一名联村联户的干部,我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作为全市地税系统“双联富民”领导小组的组长,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找到出路、想出对策,早日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最终奔向美好的的小康生活。
工作日记 篇4
20xx,7,17
今天早上8:30,终于起航了。这20天的实习开始了,心里还是很激动的,毕竟有太多的第一次了。第一次看海,第一次离开这个生活了20年的省份,第一次坐上军舰,第一次?? 早晨的任务很轻松,就是熟悉海图。这是还是在珠江口。看着繁华的港口,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经过虎门炮台,从船上用望远镜看着那沉寂在岸边的火炮,仿佛能听到它对那段屈辱历史的诉说。正前方的虎门大桥屹立在江上,展示着国家的兴盛实力。
中午午休完了。出了仓室,来到后甲板。外面好象已经进入了大海,晕船的现象也开始出现了。最先吐的还是豚豚——陈煜,呵呵,谁叫他那么胖,那么能吃呢?接下来就是老时了,再下来就是杨洲——我们的仓室长(简称“市长”)。这个一向自吹自己是海军陆战队两栖侦察连连张,以散打王柳海龙为偶像的男人,竟然吐的撕心裂肺,并口口声声说要跳海自杀??看来晕船还真恐怖。还好我不是很晕,只是早上让海风吹的有点头疼。杨洲又在叫了“神啊,救救我吧”。故事还在继续。
吃完了晚饭,到目前为止,小扶也加如了呕吐大军的'行列。船在风浪里飘啊摇啊。原来我们是如此的渺小,自然是如此的伟大。在后甲板上,大家脸色都没有血色。很多就在甲板上吐了。仓室里也没有几个人去吃晚饭,去了也吃不下,吃了也要上交大海。听说晚上还有夜航,不知道能不能抗住不吐哦。
刚来的第一天,大海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什么时候能象那些老舰员那样呢?终于感受到了郑智化的《水手》的真正含义了!
工作日记 篇5
在寒冷的冬季,我身居闹市,却被周鸿的纪实散文集《驻村民情日记》带回了久违的乡村,心里充满了暖意。该书于20xx年11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xx年6月再版,收录的51篇日记记录了作者一年多的驻村心路历程,既是国务院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政策实施两年来新农村的美丽剪影,也是新时代和谐干群关系的最好见证,更是当前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生动实践与写照。
赣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20xx年起,该市以“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为主题,选派近10万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与228万户群众结对帮扶,成为新时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有益探索。
周鸿是省作协会员,赣州市委组织部的一名机关干部。20xx年4月。他被派驻到省定贫困村——南康区大坪乡上期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这位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三农”有着深厚的感情,笔端流露出对农村、农业、农民深情的关切。当他15年后再度回到农村时,看到依旧贫困落后的面貌,不禁慨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简直难以相信,在基层农村还有那么困苦的百姓。”当看到村民还在用简单的独轮车运粮时,一种“难以言状的酸楚涌上心头”。当看到洪水阻隔了村民与外界的沟通交往时,他觉得那汹涌的端午水直捣其心胸;甚至在秋雨连绵,妨碍土坯房改造进程时,他也忧心忡忡:“密集的雨点,像是落在我的心空,让我隐隐生痛。”
内生于情,外化于行20xx年驻村工作民情日记20xx年驻村工作民情日记。作者把对农民群众的关心同情体现为他们办的一件件实事好事之中。他和其他驻村干部一道,发挥部门和自身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为上期村架设了有线电视,实现了远程教育“户户通”;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全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的创业致富;改造危旧土坯房,帮助农民“喜迁新居”;开展“大手牵小手”爱心助学,改善上期小村的办学条件;建设了文化广场,打造秀美乡村,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当村民求医无门时,他主动充当义务导诊员;当村民卖梨难时,他动员朋友上门采购;当“稻香粘2号”出现抽穗迟的异常现象时,他亲自到现场察看,并积极采取亡羊补牢的措施。正如作者所言,“农民是最纯朴,最会感恩,也是最容易满足的”,当他们看到驻村干部真心为民时,村民们都把驻村干部当成最亲的亲人,一旦有什么喜事,比如升学宴、过屋酒、满月酒,一定要请驻村干部坐上席,哪怕是抓到一条蛇,也要让作者分享一杯羹。村民朱祥琚更是满怀激情创作了《蝶恋花》、《满江红》等十首诗词,表达了对驻村扶贫工作的赞颂和感激。这一件件小事、实事,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娓娓道来,让我们在平实的'叙述中看到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干群关系的融洽,感受到党的群众路线在那里得到较好地继承和发扬光大。
当然,作品并没有停留于真实而生动地展示驻村工作的主要做法和业绩,那样很容易成为一本“流水账”,甚至沦为“表功”,缺乏质感和深度。为此,作者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学识,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当前的“三农”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其中不乏新颖独到的见解。他深有体会地指出,“做农村工作,其实就是做农民群众的工作;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处理好与农民群众的关系问题。”针对农村超生和农民占用耕地建房屡禁不止的现象,他直呼“农村违法岂能一罚了之”。对于粮食直补、农村医保、新型农村社保等惠民政策,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农民从中得到的实惠和利益被大打折扣,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对于乡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他提出要为这支党执政的重要依靠力量鸣冤正名,“我们不能让他们流汗又流泪,操心有伤心”。对于农民这一群体,作者一方面给予由衷的赞美,认为他们“就像那满山遍野的艾草,朴实、谦逊、奉献,每一缕清香都沁人心脾,也耐人寻味”,另一方面也对农民传统的小农意识进行剖析,提出应把教育农民、改造农民作为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认为“对于农村的公益事业,如果大包大揽,群众在旁边当看客,容易形成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字里行间满含着对农民的深情和对农村脱贫致富的期盼。
在这些“田间地头的思考”中,周鸿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唯物辩证法,着力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这一重大课题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思索,写下了《群众工作中的三种意识》、《民意有真假》等言论文章,指出要在思想上重视群众,干群上贴近群众,行动上多为群众谋利益,做群众工作“不仅要坚持原则,更要讲究方法,有的放矢,注重针对性和灵活性”,强调“只有你向群众吐真情,群众才会向你掏心窝。只有群众从内心接受了你,你才能把政策、温暖和服务真正送到群众的心坎里”。他还认为,群众的眼睛不一定是雪亮的,民意有高下之分,真伪之别,因此“对于那些错误的、虚假的民意,我们要敢于说‘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才能真正体现民意,代表民意。”
尤为难得的是,作者的这些思考,不是泛泛而谈,更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理有据,夹叙夹议,融会贯通在整个作品中,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实践基础之上,因而觉得实在、可信、可行。正是在组建村民理事会的过程中,他感觉到“农村的事要由农民做主”,并从中感受到“农民是伟大的,实在小瞧不得”;正是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的政策宣讲中,他深深体会到“真正伟大的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只有让老百姓懂得为什么要改,明白为什么能改,知道怎么去改,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也是在文化广场建设征地、拔掉最后一户“钉子户”后,他发现不能先入为主地把老百姓当成“刁民”,而应多站在百姓的立场想问题、办事情,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拔不掉的钉子,甚至根本就没有要拔的钉子”;更是通过产业路的免费征地这件事,作者强调“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不会做工作的干部”,只有身入,才能心入。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段驻村工作经历,没有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亲人,与农民交朋友,是难以有这种真情实感,也难以产生出这些富有真知灼见的思想的火花。
工作日记 篇6
每日都在殚精竭虑地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将病人从死神手里抢回来,这就是战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本版刊登来自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年轻医生的日记,日记中记录了他们鲜为人知的工作状态,以期使读者更加深切体会这个特殊群体的默默付出和对于生命的执着守候……
20xx年7月24日
8:00
每天进步一点点
重症医学科(ICU)是为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安全系数而成立的一个临床科室,其中集中了先进的医疗设备、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及经过特殊培训的护士。重症医学科拥有的先进设备,堪称国内一流,医护人员不仅能对患者进行24小时的生命体征监护,还能在床边开展有创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液净化和血气分析等检查,为病人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作为市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员,我为医院能有这样的医疗水平而感到骄傲。 今天,是我们每周例行学习的日子。早晨交班查完房后,我们开始学习各种疾病最新的诊治指南。就在这时,值班护士匆匆推门进来:“7床患者突发昏迷!血氧饱和度下降!”
9:30
有惊无险!抢救顽固性心衰
全体人员迅速投入抢救!重症医学科主任郑志刚指示:急性左心衰!有生命危险!立即上呼吸机!通知家属病危!这位来自高坑镇的72岁患者17年前被确诊为冠心病、糖尿病。近日,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出现心源性休克,当地医院无法救治。心血管内科接诊后,在征得家属同意后果断决定为老人实施介入手术抢救。
老人被送入手术室后,意识突然丧失,血压维持不住,陷入昏迷状态。我们立即为病人急行气管插管抢救,并急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将病人带气管插管送往ICU。在ICU,老人又多次出现顽固性心衰,急性肾衰,生命垂危!于是紧急为病人深静脉置管、血滤,两个小时后,老人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抢救成功! 此时的ICU病房外,在医务人员耐心详细的解释后,老人家属的情绪也渐渐缓和。
13:30
被打断多次的午餐
经过长时间的抢救,我已经没有了胃口。当我刚端起饭碗,又听见门铃响。原来又转入两位危重病人。我不得不放下碗筷,重新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在ICU,像这样午餐被打断多次的情况稀松平常。这也正体现了医护人员的紧张和忙碌。就拿护理这块来说,曾有护士统计过一天的工作内容:擦洗20次,口腔护理20次,口腔冲洗25次,随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数次,会阴擦洗20次,喂水喂饭百余次,置管换药35次,吸痰无数次,翻身拍背100余次,清理尿袋近百次,处理各种仪器报警上百次,监测并记录血压呼吸脉搏瞳孔等生命体征上千次……
15:00
生死线上救回“唐爸爸”
2床“脑梗塞后遗症”患者是我们的老病号,他和蔼可亲,我们亲切地称之为“唐爸爸”。下午3点,唐爸爸昏迷、呼吸急促,命悬一线,被紧急送入ICU。刘德卿教授、郑志刚主任、呼吸内科急会诊医师迅速到场,开始抢救!患者话语不清,意识模糊,直直地盯着守护在旁边的女儿。这一刻,看惯生死的我也视线模糊了。
郑主任当机立断: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衰,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幸运的是,30分钟后老人血氧逐渐恢复正常。但因患者长期卧床,多处感染,加上病情危重反复,导致多脏器衰竭,给救治带来重重困难。我们严密观测病情,持续血滤,同时采取抗休克、抗感染等多种治疗措施。终于,唐爸爸暂时脱离了危险,并逐渐好转。
抢救一直到晚上7:00,此时大伙都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但凝重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这时,一直参与抢救的刘德卿教授出现了低血糖症状,我马上找来面包、牛奶。这是科里人员备有的应急“干粮”,因为对我们来说,加班加点是常态。不少医护人员练就了两分钟内吃完饭的“本事”。
我匆忙吃了几口,然后走向会议室。在那里,另一个热火朝天的场面在等着我。
19:00
硕果累累的科研小组
原定于晚上6点开始的“科研学习会”,因下午的抢救而推迟了一个小时。自从肖都博士的加入,科里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今年获得了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了,已有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6名、在读硕士研究生4名、教授、副教授共4名。十几人围坐在一起,汇报讨论各自的.科研课题进展、遇到的困难以及下一步的计划。去年,医院成功与浙江大学医学部搭建科研合作平台,我们也多次与浙江大学教授联系,得到了许多手把手的指点,并开始冲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3:00
做一名快乐的医生
夜深了,重症医学科病房里依然灯火通明,这里的工作没有白天和黑夜的区别,这里犹如前线的战地医院,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医务工作是需要付出人文情感的,病房内与疾病抗争的鲜活的生命,病房外亲人焦灼的目光,时时激励我不断思索不断前行。 走在回家的路上,才觉得这一天真的是很累。“我的妈妈除了上班就是回家睡觉……”这是儿子在作文里写过的一句话,看得我心酸,也十分无奈。做一名医生是我从小的愿望,我希望无论在何种条件下,作为一名医生都具有感受快乐的能力,在忙碌的工作和平淡的生活中享受每一个当下。
工作日记 篇7
第一天 晴天
来证券公司实习的第一天,我就看到了很多老人,这让我非常的惊讶,我以为做这种风险投资的都是些年轻人,想不到老人也热衷证券投资,想想也对,让老人家可能都是买些风险比较低的,打发下时间。我第一天实习,就要负责接待这些客户,在对老年人中尤其要耐心和细心,帮助指导他们在网上处理和查询自己的交易。付出总是有回报的,我们对客户的服务态度特别好,很对股民们都对我们积极进取的态度表示了赞扬,每天收盘后还有些客户会和主动聊天,这算是对我实习期间工作的一种肯定,让我特别的开心和欣慰。实习的第一天我特别的.投入,一是刚上班有新鲜感,二就是为了给证券公司的同事和领导留下好影响,投入的工作必然容易劳累,不一会儿我就感觉精疲力尽了,但是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忙完了我在证券公司实习的第一天,总结下来这一天虽然很累,但是我的工作受到了大家的肯定,也给客户留下了好印象,也算是很充实满足的一天。
第二天 晴天
在证券公司实习的第二天我就相对比第一天轻松了,因为我已经熟悉了公司的环境和同事,也认识了一些客户。第二天的实习任务就是在大厅和一些散户交流沟通,告诉他们如何进行证券交易,解决客户提出来的疑问等等。有些客户很有经验,在和他们的谈话中我学到了很多。还有个客户一看就知道我是个实习生,他还在不停的教导我,告诉我做事情要小心细心,感觉是像老师教育小朋友样的,让我有点不知所措,一直点头附和着,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但是还是对这位客户表示感激。我也发现了自身的问题,那就是我肯定不专业,不然客户怎么一看就知道我是实习生,于是我更加努力的学习,让自己变得专业起来,首先就是加强证券交易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市场信息,能做到市场分析评估,要能给客户提供建议的时候让他们相信我。还要深刻的了解客户的需求,给他们推荐最适合的交易。经过我这一天的努力,我终于能够做到更好了。
时间过的很快,我在证券公司的实习就要结束了,这次的实习时间虽然只有两天,但是我学到的知识将让我终身受益。
工作日记 篇8
星期一
今天是进入XX日报实习的第一天,天气阴沉但心情却挺好,第一次接触报社这行业感觉挺新鲜有趣,同时也有一些压力。毕竟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去作一件陌生的事,不过人总是要学会适应的。早上在主任的带领下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谈,感觉在报社这环境下应该会有较大的收获,也很庆幸来到了这个集体,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起学习进步。也许是本就学理工的我不怎么了解报社,现在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事情,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过从今天起我也成了报社的一员,从认知上告诉自己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为集体抹黑。希望在这段时间里能不断提升自己,和同事们和谐相处。
星期二
实习的第二天,早上到办公室得到老师的通知整理了一个文件,上午完成了文件的整理工作,感觉有点进入状态的感觉。不过下午又进入了看报纸的状态,唯一的事情就是看报纸看新闻。在这几天看报纸似乎成了一种习惯,每天发报纸后都会仔细阅读一下,看看新闻是怎么写的'和平常的作文有什么差别。办公室的关系还是很融洽,每天有说有笑的,办公环境很轻松没有想象中压抑,老师也很耐烦的讲解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时间过得很快,一天眨眼就过了。
星期三
今天和往常一样,没什么做的很少能见到老师,唯一能干的就是改下稿子,读读报纸,没什么能干的感觉。坐在电脑前就是一天,感觉和前几天一样平淡无奇,还好办公室的环境很凉快。这几天下来还是找到了自己和他人的一些差距,文采方面的确欠缺很多,一直读理工的我对于文字一向不敏感。一篇稿子给我改,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改才好。写一篇稿子总觉得像是挤牙膏一样字字句句都来之不易。
星期四
今天突然觉得好累!不是因为说这里的工作累。其实真的很清闲。这样的实习和我原本想像中的是很不一样的!可是现在却有一个问题。我有点高估了自己的交流能力。其实很想和这些人都打成一片。一个多星期了,来了这里,怎么的也学了点东西。刚刚这里的一个老师这样和我说,来这里学什么对你以后也没什么用处。来这里学的只是接人待物,先接触下社会罢了。现在我还只是一个观察者,看其他同事是怎么在一起相互了解,相互进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会变成一个实践者。
星期五
上午我们一个小组的同学到了福利院,去采访了福利院的志愿者大学生,他们在福利院义务劳动,帮助老人,为老人疏导,和老人一起搞活动,为老人免费服务。这种精神很值得人们学习。当我们去采访时福利院也比较热情,尽量让我们了解福利院的各个方面。完成采访后回到报社已经12点了,简单的吃了饭后下午又去采访了几家工厂,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认真的做着笔记。整个采访还是特别辛苦的,每个人都是满头大汗,头顶着炎炎烈日。在各个厂家间穿行,完成一家采访后马上就去另一家。下午6点多才完成了采访,一个个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报社,整理文件准备写稿子。忙碌而有意义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一些待人接物的必备知识,而这些正是学校不能学到的。
【工作日记】相关文章:
工作的日记12-12
工作的日记08-17
工作日记06-07
【热门】工作的日记08-30
【热】工作的日记09-25
【荐】工作的日记05-26
工作的日记【精】07-20
工作的日记【热门】06-27
工作日记[热]06-07
工作日记范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