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日记网>节日日记>母亲节日记> 一位母亲看望边防儿子的日记

一位母亲看望边防儿子的日记

时间:2024-09-24 18:49:49 母亲节日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位母亲看望边防儿子的日记

  常言道,儿行千里母担忧,驻守边疆的军人们是我们的敬佩的中国人,更是千千万万的母亲的骄傲。下面是日记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位母亲看望边防儿子的日记”,欢迎赏阅。

一位母亲看望边防儿子的日记

  一位母亲看望边防儿子的日记【第一篇】:伟大母亲20年后才攒够钱去探望牺牲的儿子

  在自己儿子的墓前,老母亲撕心的痛哭。

  在对越作战中,她失去了儿子,因为家境贫困没有路费,在儿子牺牲20年后才第一次攒够钱去陵园探望儿子的母亲,为儿子上香,这是她第一次来,也许是最后一次了……

  老母亲在他的儿子牺牲在老山前线20年后,终于第一次见到了自己唯一的儿子的坟墓!为什么20年他没有来坟墓来看儿子?答案就是他连去云南烈士陵园的车费都没有。照片被发到网上后,那死去战士的其他一个还在生还的战友看到了,于是在千心万苦的努力下找到了烈士的家,想看看夕日战友的老母亲,没有想到,他站在那老母亲家门口惊呆了:她家里除了一口破锅一个土炕一碓棉花套子什么都没有,他儿子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也在前线牺牲了,老伴当年就伤心的离开了人世……这位悲痛的母亲是老山战士赵占英的母亲,今年清明期间,她由侄儿侄媳陪同来到云南麻粟坡烈士陵园看望牺牲了20年的儿子。这是她第一次来陵园祭奠自己的儿子,这位母亲来自昆明附近的蒿明县。据麻粟坡烈士陵园管理人员介绍,麻粟坡烈士陵墓园埋葬着957位老山作战牺牲的烈士。其中30多位烈士的家属从未来过,大部分是因没有路费而不能前来,有些家属来到陵园竟没有路费回家。

  赵占英烈士简介:

  生前所在部队:35207部队58分队

  职务:战士

  政治面貌:团员

  籍贯:云南省嵩明县

  民族:汉族

  20年,母亲以为他活着;20年,母亲盼望儿子的归来;20年,换来了荣誉?20年,母亲需要的是儿子的慰藉。20年 ……

  妈妈我等了二十年。

  “妈妈,二十年前,当我被敌人罪恶的子弹击倒在前沿,我多么想最后看上您一眼”

  妈妈,是您擦干我们第一滴眼泪,是你教会我们成长。

  “妈妈,我等了二十年,你空手而来,没有任何祭品,我不怨你,你没有钱。”

  最让人心痛的事莫过于让心爱的妈妈伤心!

  妈妈,无怨无悔。因为她已满足了。生养儿子,就是希望他长大成材,失去儿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在坟前一见。而现在,无论如何,是圆了毕生心愿了。

  19岁入伍,22岁牺牲。他的母亲就成了烈士的母亲。留下的是烈士的光环,留给母亲的却是永别,远隔的期盼。为什么我们要让烈士的母亲去看望地下沉睡的儿子的也要等二十年?而这机会要付出二十年的艰辛劳动要忍受二十年悲痛欲绝的想念。难道烈士的代价竟然这么的轻?轻得不足以换取二十年前的一趟诀别的路费?

  当老妈妈瘦小的身躯爬扶在坟墓前时,谁能不为之动容?当老妈妈干枯的泪水模糊那沧桑的面庞,谁又不为之心痛?那是妈妈的眼泪啊,那是妈妈日思夜盼的期待啊!也许世界上最持之以恒的莫过于母爱,最能经受时间的考验的莫过于母爱。

  一位母亲看望边防儿子的日记【第二篇】:你在部队还好吗

  儿子,你在部队还好吗?一别两个月了,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挂念,毕竟这是你第一次离家这么远,新疆的气候水土跟我们北方有很大我差别,你有没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在家里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喝凉水,不吃早饭,爱睡赖觉,吃饭爱挑食,爱丑美,生活没规律等等,在那儿是不是改了。身体是瘦了还是胖了?吃的好不好?穿的暖不暖?这些牵念反复在心里辗转,每当天气变冷,就会想到那里是不是更冷,儿子一定受苦了。我和你爸爸现在在一起的时候,唯一共同的话题就是你,我们总喜欢回忆你小时候的事,你在我们身边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沥沥在目,仿佛在昨天,你的出世给我们这个大家庭增添了无限的欢乐,现在转眼一个小男孩长成为一个大男孩了。我们谁要是晚上做了梦到你的梦,都要兴奋地说给对方,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这一点也不假,在身边的时候也许没什么感觉,当你离开我们时,才知道什么叫牵挂。

  孩子,你的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这条路上会有很多的不如意,不顺心,也有很多的艰难和困苦,人只有超越了这些,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其实,人的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种财富,这种财富积累的越多,人就越成孰,生命就越有厚度,等到你老了,你会为自己有这样一种当兵的经历而自豪。你现在还小,肩膀还嫩,心里还很脆弱,只有通过磨炼,才能成长为一个能担起社会和生活责任的男人。孩子,我希望你做一个勤奋的人、一个努力的人,时间对一个人来说是短暂的,你要把别人用来玩和睡觉的时间用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让自己的生命过的充实有意义。孩子,你年轻,不要怕吃苦,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心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请儿谨记。

  孩子,在与人相处方面,不要怕吃亏,不要斤斤计较,胸怀要宽广,要有一棵包容的心,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死后到地府中,阎罗王问两个人,你们脱胎做人,想要你给别人东西,还是别人给你东西。甲说,我当然想要别人给我东西。乙说,我想要能给别人东西。两人就去投胎了。甲一心想要别人给他东西时,他投胎就做了乞丐。乙呢,就做了大富长者,乐善好施。这虽然是个虚幻的事故,但也包含了一定的道理,其中的道理也寓意着做一个胸怀宽广之人。

  还有就是过去的事情不要老放在心里,要学会放下过去那些沉重的东西,才能轻松的前行,过去的怎么不舍都已经成为过去,没有必要再念念不忘,要学会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自己身边的朋友,生活中,多给朋友们一句关心和问候,即使是陌生人。其实每个人都和你一样,都想得到友情,都想多交结一个朋友,都想在人生的路上有人陪着一起走,可以试着把小的快乐放大,大的痛苦化小,转移注意力,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充分享受生活。

  出门在外,要学会独立生活,学着长大,有些事自己要操心,特别是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要把自己搞的太累,学会放松自己,要劳逸结合,注意保重身体,生活有了规律,身体才能不得病,养成一些好的生活习惯,晚上要把被子盖好,不要忘了喝热水,晚上有条件的话,用热水泡泡脚,会消除疲劳,外出的时候要穿暖些。

  孩子自从你走后,我突然觉得你懂事了很多,长大了很多,在电话里说的那些话总让我出乎意料,我在想,这是我儿子说的话吗?比如说那次你说要把世界上最好的染发水买给我,我就不会再过敏了,还有你说让家乡的小伙伴常来看看我们,在有事需要帮忙的时候替你照顾我们,等等,都好让我和你爸吃惊,这孩子怎么突然知道关心父母了。再想想以前的那个你,说不说就发火,总闲我们唠叨,不想听我们说话,真的是长大了很多,他们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可妈妈一点也不后悔没有生女儿,我相信,儿子也一样是父母的小棉袄,儿子长大了,懂事了,我心里好欣慰,我相信,我的儿子是最棒的,通过你这两年的努力,一定会成为一个佼佼者。

  祝儿子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一位母亲看望边防儿子的日记【第三篇】:母亲千里赴边关,陪着儿子过个年

  妈妈帮儿子擦头上的汗,儿子幸福地笑了。

  “儿子,照顾好自己,不要担心妈妈,好好工作。”2月3日下午,新疆塔城军分区卡梅斯台边防连排长管志鹏望着送走母亲的汽车,不断挥动着手臂,直到汽车在白雪皑皑中彻底消失。

  管志鹏1993年出生,2016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新疆塔城军分区卡梅斯台边防连。 朱琴是管志鹏的母亲,2017年初,听远在边防的儿子管志鹏说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回家过年,朱琴便决定,要从青海远赴4000多公里外的边防连看望儿子。

  1月26日,朱琴几经辗转终于来到新疆塔城军分区卡梅斯台边防连。见母亲来了,管志鹏像个孩子一样,张开双臂一把将妈妈搂入怀中,见到儿子,朱琴也很激动,摸摸管志鹏的脸颊,笑着说:“壮了些,黑了。” 第一次来到边防连的朱琴,看到碧蓝的天空和皑皑白雪十分兴奋。为了让母亲了解自己的工作生活,管志鹏便带她一起来到边防巡逻。“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不小心我栽到雪里了,雪很深,快到我的腰了。”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巡逻过后,朱琴有些心疼儿子,“管志鹏是我一个人拉扯大的,我0总是放心不下他。”

  1月27日,除夕之夜,朱琴专门下厨为管志鹏和他的同事做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我做了很多家乡菜,希望大家吃了心里暖和。” 一转眼,朱琴该回去了。临行前,朱琴对儿子比来时更放心了,“看到儿子变得这么坚强,我很开心,我尊重他的决定,并支持他。”

  一位母亲看望边防儿子的日记【第四篇】:兵妈妈朱立凤与新疆边防战士的“母子情缘”

  “祝我的‘兵儿子’节日快乐。”2014年8月1日,远在江苏省常州市的朱立凤给昭苏县松拜边防连的“兵儿子”打来电话,送上自己的祝福和思念。

  朱立凤是江苏常州人,她的“兵儿子”却远在新疆昭苏,这一段母子情缘是如何结下的呢

  说起来,朱立凤和新疆本就有着一段故事。1966年,朱立凤在新疆和静县支边,直到1978年才回到江苏老家。朱立凤喜欢摄影,回到家乡她便开办了一个影集厂。闲暇之余,朱立凤就和朋友到全国各地摄影采风。1996,朱立凤跟随中国摄影采风团来到魂牵梦萦的新疆采风,又辗转至松拜边防连。当时天色已晚,大家的到来让这偏远寂静的连队顿时热闹起来,朱立凤一行受到热情的招待。“饭很简单,只有咸菜、开水、罐头,但是他们的那种热情让人心里觉得很温暖。”朱立凤对记者说。

  饭后,连队指导员知道朱立凤是一位企业家,就让她为战士们讲课,讲自己的创业经历。说是讲课,其实是大家坐在一起拉家常。现场有一个叫蒋斌的小战士亲切地称呼朱立凤为“朱妈妈”,后来所有的战士都跟着叫“朱妈妈”。这一声“朱妈妈”将朱立凤和松拜边防连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2014年7月12日,朱立凤再次来到松拜边防连,这是她第14次来看望“兵儿子”。自第一次探访了松拜边防连后,朱立凤的心头就多了一份牵挂,每年她都要尽其所能为这些“兵儿子”做一件事情。

  1997年,香港回归。朱立凤去香港摄影采风,一想到边防连上的“兵儿子”,她拍了97张香港风情照片,另外附加3张自己的照片,寄给了“兵儿子”,希望他们也能分享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幸福。

  2003年,昭苏县发生地震。朱立凤看了新闻后心急如焚,便只身一人赶赴松拜边防连。当看到全连官兵都平安无事,朱立凤的一颗心才放下。当得知松拜边防连官兵在抗震救灾中奋不顾身,全力救助受灾群众,并因此荣获集体功的好消息后,朱立凤为连队购买了相机和胶卷,并给他们讲授摄影技巧,希望“兵儿子”能用相机记录成长的岁月。

  朱立凤每次到松拜边防连看望“兵儿子”都要带点礼物。2011年11月11日,朱立凤从北京买了100多双北京布鞋,每双布鞋配两双鞋垫,一只鞋垫上纳着“保家”,另一只鞋垫上纳着“卫国”。担心托运时间和自己赶到松拜边防连的时间不一致,朱立凤就从北京把布鞋背回常州,又坐火车将鞋子从常州背到乌鲁木齐,一直背到昭苏县。2013年8月,松拜边防连搬新营番朱立凤特制了60套可折叠的桌椅,通过空运寄给“兵儿子”。

  朱立凤的付出得到了回报。2007年,她再一次来到边防连时,刚进门,一个战士就开始给她脱鞋子,朱立凤正纳闷,小战士从身后拿出一双布鞋给她穿上,不大不小,刚合适。原来,小战蚀到“朱妈妈”每次都穿着皮鞋来,怕她脚疼,就在“朱妈妈”头一次来连队探望时,悄悄用手丈量了她的鞋子,然后让老家的母亲给“朱妈妈”做了一双布鞋。

  朱立凤60岁生日时,松拜边防连官兵拍下一段视频,刻成光盘,向“朱妈妈”表示祝福。很多已经复员的“兵儿子”也不远万里赶到现场给“朱妈妈”过生日。

  2014年7月,朱立凤决定在八一建军节前赶到松拜边防连,为“兵儿子”送上自己的礼物∩腿上长了骨刺,医生要求她住院。朱立凤还是开车和朋友一起将礼物拉到了边防连。一路上辗转5000多公里,朱立凤将特制的保温杯亲手送到了“兵儿子”手上。“‘妈妈’希望你们能得到一辈子的温暖。”朱立凤温情地说。

  朱立凤希望自己能带给“兵儿子”精神上的鼓励。为了激励战士们成长,朱立凤设立了“朱妈妈奖励基金”,考上军校有奖励,立了功也有奖励。“我住的差点儿,吃的差点儿,也要把钱省下来用在孩子们身上。”朱立凤说。

  在迎接朱立凤的联欢晚会上,她流着泪对“兵儿子”说:“‘妈妈’越来越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来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但是我知道边防线上有这么一群‘兵儿子’在坚守,全国人民都会放心的。”“兵儿子”一个个抱着“朱妈妈”,泣不成声。

  战士兰成剑告诉记者,多年来他充分感受到“朱妈妈”的关爱,她就像亲妈妈一样给予战士们巨大的精神鼓舞,不管战士们以后走到哪里都会记住她的恩情,不怕苦,守好边防,让祖国放心,让“朱妈妈”放心。

  一位母亲看望边防儿子的日记【第五篇】:“兵儿子”与 “兵妈妈”的不解之缘

  在海南东方市感恩平原的墩头港口附近,有一位可歌可泣的武警边防烈士母亲,别看她两鬓花白,走路蹒跚,但她却与武警边防部队结下了不解之缘,1991年,她虽然失去了一个心中最疼爱的兵儿子,但从那时起,她却用爱心抚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兵儿子”,她就是武警海南边防总队周致富烈士的母亲李来美老人。

  在东方边防支队墩头边防派出所,一提起李来美,无论是战士还是干部,都会异口同声称呼她:“兵妈妈”。在20多年的光辉岁月里,她和墩头边防派出所的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事迹传遍了感恩平原的每个角落。

  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是家住墩头边防派出所辖区的李来美老人最感动的一个妇女节。因为今年的节日里,虽然没有了因公牺牲的兵儿子周致富的陪伴,可今年的“三八”妇女节她又多了了一群“兵儿子”。

  当天,李来美老人宽敞明亮的房屋里欢声笑语,温情涌动。东方边防支队墩头边防派出所的“兵儿子”们提着水果,来到了老人家,与老人共度妇女节。官兵们拉着李来美老人的手深情的说:“过节了,我们代表部队上所有管你叫妈妈的孩子来看一看你,因为你为我们部队付出了太多太多。”

  官兵的话语才说完,老人已经热泪盈眶,她一只手擦拭着眼角的泪水,一只手拉着刚入警一年的边防派出所正排职干事曾群飞右手激动地说道:“你们今天都来陪我过节,我特别感动,更是打心眼里高兴,20年前,我就与武警边防部队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两个儿子都跟你们一样,是光荣的武警海南边防总队官兵,可就在1991年1月23日那天,我小儿子在教导大队因公殉职了。多年来,虽然我小儿子牺牲了,但每次看到你们就像看到了我亲身儿子一样,你们也把我当亲妈妈一样看待,一直以来,总队党委、支队党委和教导大队领导还有你们边防派出所官兵也曾多次到我家中来看望我和老伴,感谢你们!”

  “李妈妈,你把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戍边人当儿子看,我们这些‘兵儿子’别提多高兴了”,坐在一旁帮李来美老人捶背的副营职干事高龙平心有感慨地向老人这20多年的对边防派出所官兵的关心与呵护之情感激不已。“你每次路过我们边防派出所,都会进来看望我们,帮我们缝补衣扣,向我们询问需不要帮助,逢年过节还提前给我们送来家里的特产,今年过年你还给我们边防派出所官兵送来了海南特产年糕,元宵节给我们送来了自己制作的汤圆,你对我们的照顾跟我们亲妈妈一样,在他乡异地,有你这么一位‘兵妈妈’,我们官兵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们永远都是你的好儿子!”

  “说起关心,我还做的不够好呢!到是我还得感谢你们帮我建了新房,让我老两口子老有所住了”,李妈妈一边感谢地说着,一边抚摸着曾群飞的头。

  原来李妈妈的感谢事出有因。前些年,李妈妈的房子因为年久失修,常年是只能蔽日不能挡风避雨,风雨稍大,整个房子不是漏雨就是摇摇晃晃,边防派出所官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能让其早日住上新房,墩头边防派出所及时将情况上报了东方边防支队党委,并多方奔走为其筹集缮房款。2010年年初,在支队和派出所的努力下,将该情况及时上报了政府部门,并成功向民政局为其申请划拨了3万余元的建房款,海南边防总队党委也送来了万余元爱心款,供其建房。经过边防总队、支队、派出所的多方协调和努力工作,2010年6月,李来美的新屋最终落成,告别了破旧的老宅。为了感谢边防官兵的救助之情,老人还给自己的新房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边防之家”。

  说道这里,墩头边防派出所教导员林道程也脸红着向李妈妈致了歉意。这致歉的事情还得从今年东方市公安局举办的迎春文艺晚会说起。今年2月1日,由东方市公安局主办、海南边防总队文工团承办的“和谐东方花正开”东方市公安局2013年迎春文艺晚会在东方市如火如荼地彩排着,各项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可是让文工团导演纠结的事情来了。在彩排中,由东方边防支队选送的以支队爱民固边先进典型事迹冯辉映改编的情景表演剧《一家人》,需要一名老人饰演冯辉映的母亲,可是在整个边防辖区寻访之后,都没有满意的人选,要么选中的老人人选嫌彩排太累,怕年老的身体支撑不了乐,要么导演看不上。就在导演和支队官兵陷入两难的时候,在墩头边防派出所正给官兵缝补衣扣的李妈妈知道此事后,主动向官兵反映了其愿意参加演出的意愿。

  当支队官兵将李妈妈带到演出现场时,李妈妈健朗的身体和对边防的特殊感情一下子感动了晚会导演。可是,由于晚会演出质量要求高,原本1天的彩排量,变成了3天,原以为担心李妈妈身体受不了打退堂鼓,可是李妈妈知道情况后,说了一句朴素无华而让官兵刻骨铭心的话语:“饰演冯辉映的母亲,我好像又看到了我牺牲的儿子,能跟儿子一起同台,再苦再累我也受得了”。正是凭着李妈妈的辛勤付出和执着坚持,这个节目在晚会上如期上演,并且演出当晚李妈妈在场上忘我的角色投入和真挚的表情流露,赢得了场下1万多名观众和导演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军爱民,民拥军,真爱在感恩平原回荡。时间就这样在真情流露的谈话中飞逝着。又到离别时,墩头边防派出所全体“兵儿子”为李妈妈唱起了《母亲》,深情的歌声久久在李妈妈家回荡着。

【一位母亲看望边防儿子的日记】相关文章:

看望生病的爷爷日记08-22

看望生病的爷爷日记09-20

看望姨奶奶的日记100字08-12

母亲的日记04-01

感恩母亲的日记07-27

送给母亲的礼物母亲节日记06-20

关于母亲节给母亲的礼物日记10-18

感恩母亲的优秀日记09-30

母亲节日记06-18

母亲节日记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