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日记
一天即将完结,相信大家一定感触颇深吧,需要进行好好的总结并且记录在日记里了。日记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日记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日记 篇1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一家人来到了龙源湖公园去找春天。
刚走进龙源湖公园,就看见三三两两的人们在广场上放风筝,我抬头望着蓝蓝的天空,各式各样的风筝在随风自由自在地舞动,好像在对人们说:“春天来了。”我们告别了风筝又来到花坛边,一棵棵迎春花,有的已经完全开放,而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似的,在等待春姑娘来唤醒它们。一株株淘气的小草伸着懒腰从土地里探出头来,揉揉眼睛好奇地望着人们说:“春天来了”。我们又来到了湖边,湖边的'柳树条垂下,好像在对湖水说:“醒醒吧!朋友,春天真的来啦······”
我爱春天,它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
三年级日记 篇2
过了六天,让我们来看看大蒜变成什么样了。呀!我们的大蒜的小芽变长了,像个穿绿衣服的小人,那几层“衣服”变得透明了,大蒜底部一圈干枯的根,如今也变了,变成了白白的、长长的`新根,像老爷爷长长的白胡须。但不变的是,小蒜瓣它们还是紧紧地抱在一起,它们的团结友爱,情谊深厚打动了我,好像在说:“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们也不离不弃。”
原来,它们在酸奶盒里泡澡、晒太阳,可现在不一样了,它们现在可享受了,每天泡澡、晒太阳、成长,还要看太阳公公在东边升起,在西边落下,真是特级待遇,连我们都很羡慕着三头大蒜。
三年级日记 篇3
不是清明扫墓吗?难道冬至也有扫墓风俗?说起来,冬至扫墓的习俗,比清明扫墓还早。国人讲究慎终追远,与此观念相适应的有关祭祀活动曾多得不胜枚举。仅说冬至,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冬至是祭天祭祖先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而百姓在这一天则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冬至之时已进入隆冬,庄稼收藏好了,人们忙了一年也要歇息了。于是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穿穴打洞,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自察看。一方面维护坟墓,添土除草;另一方面供上祭品,烧些纸钱,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此习俗兴于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清嘉录》云,“冬至大如年。”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
在南方,冬至日扫墓较为多见,至今,许多地方仍然沿袭此习俗。冬至扫墓与清明一样,都是要扫除墓地的灌木杂草,上新土,填红墓碑上所刻的阴字,烧香点烛,烧纸钱,供糒珍(饭团)、鸡等。若扫祭大祖宗墓,还必须供以三牲,而且有一套仪式程序,比较隆重,最后是放鞭炮。祭祀完毕,在墓前与祖宗共同进餐,吃糒珍。
记得孩提时代,扫墓的那几天,简直是我们饲牛奀仔(北方叫放牛娃)的节日。我们故意把牛赶到有墓地的地方,等人来扫墓,以讨糒珍吃。扫墓人,往往备有一些切成两指宽的熟猪肉(五花肉)和食盐。看见我们,会给每人一个糒珍和一块沾了盐的五花肉。如果有人恰好从此路过,也会得到一份。吃完,我们饲牛奀仔便欢天喜地散开,去寻找第二个目标。要知道,那时我们平常吃的是稀饭,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干饭和肉。
三年级日记 篇4
一天妈妈上班,留下我和爸爸。爸爸突然看到我的鞋和袜子非常脏,就说:“你的鞋和袜子这么脏,还散发着臭气。今天我不帮你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先给你说一遍怎么做,然后你就自己洗吧。”
爸爸给我讲完怎么洗后,我就开始洗。先刷鞋子,我把鞋放在盆子里,然后就开始刷鞋。我先把水龙头打开,再用肥皂刷子把鞋外面给刷干净,肥皂起很多泡泡,好像是白茫茫的雪。我泡泡堆起一个“雪人”,直到泡泡没有,我才继续刷。然后我把鞋子内部也刷干净。最后,我该刷鞋的底部,那里真脏,刷好久才干净,接着我又把另外一只洗也刷干净。现在该洗袜子,我把刷子放回去,拿着肥皂把水倒掉,换上新水就开始。我先把袜子上打上肥皂,哇!又出来许多小泡泡,我把袜子在手里搓搓。最后我换上新水,把刚才洗的那一双鞋一起冲冲,终于洗好。我把它们放在晾台上就大功告成!中午妈妈回来,我连忙告诉妈妈我会刷鞋和洗袜子。妈妈高兴的`夸我是个好孩子。
我很喜欢这一次的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