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五年级数学日记7篇
一天即将过去了,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日记了。那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日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日记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日记 篇1
导学案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但在这段时间的实践运用,我认为其的好处是很多的,比如:
1、学案将重难点知识融合在自我检测、巩固练习、拓展练习题中,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的挑战精神,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有效的主动学习。
2、学案的设计能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包括旧知回顾,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小组汇报等,同时还包括课后学习的延续。
3、学案教学中,为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进行学案教学的二次备课,并努力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导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导学案的最优化;二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导学案真正个性化。
在使用学案的过程中,我仍有很多困惑,比如:
1、把学案当成是万能的,我有时会被学案牵着鼻子走,为了学案而教学。
2、学案中的练习题是否是越多越好。
3、怎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4、设问导读这个环节一结束,是否应汇报,教师顺势强调一些重难点。
5、导学案教学怎么才能更好的突出一个“导”字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继续坚持这一模式,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完善,让它为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年级数学日记 篇2
我对这单元角的度量非常感兴趣,这段时间我经常会观察某一种物体,猜他们是什么角或多少度,总之是角的物体我都喜欢去琢磨琢磨。
就说表上的度数吧!我有的不明白,说实话在课堂上没听懂,老师讲了,表上的度数也能算出了,用量角器也能量出来,但是尽量算,有时量也会出错,我就奇了怪了,怎么能算出它们的度数呢?我回家就抱着钟表琢磨,比如说:分针对准12,时针对准3,这样一看是直角,那我也知道直角是90°,我迷就迷在怎么在表上算出它是90°呢?我左看看,右看看开始瞎琢磨,那表是圆的,也就是说一圈,一圈是它的周角,周角是360°,表的上面有1———12的数字,这12个数字之间也就是有12个大格,难道是用周角除这12个大格,我算一下:360°÷12=30°,也就是说每个大格是30°,我开始把时针对准1,分针不动还是对准12,时针对准1是30°,对准2也就是两个大格,每个大格是30°,两个大格就是60°,2×30°=60°,我一致类推一下子算到12,正好是一圈也就是360°,哇!把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对,就是这样,这样算起来的话保准不会出错,只要你知道每个大格是30°,不管时针指向那,用它乘30°就行了。
我继续从这表上观察,我要把每个角以及它们的度数要看的`一清二楚,我发现锐角和钝角最多了,分针不动,时针来回动,你让它成什么角它就成什么角,锐角小于90°,大于0°而且每个锐角的度数都不一样,从1°————89°之间会有好多锐角,钝角大于90°小于180°,也就是说从91°————179°中间,你尽管数好了,看有多少个钝角,直角有2个,时针对准3和9时它就是直角,而它的度数是90°,那平角只有1个,时针对准6时它就是平角了,它的度数是180°,你可不要以为3和9也是平角,3和9在钟表上是行不通的,你仔细想一下,周角有1个它的度数是360°,反正在表上看角有很多种看法,那就看你怎么个看法了,好多,让我都说完的话,我脑子有点懵,是不是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性呢!
我每挑战一次难题,就像打了一场胜仗似的,我都会为自己“加油!我能行,”也就是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已成为经典。
五年级数学日记 篇3
星期五下午,李老师发下一张A4纸试卷,我随便瞄了一下,原来是解决问题过关检测,一共有十题。
老师说开始,我顾不得多想,就立刻动手做起来。大约二十分钟不到,我把十道题全做完了。本以为这回得满分十拿九稳,可后来,等老师试卷发下来,我一看成绩96分,连忙找错在啥地方,原来是那道题:海龟刚出生时有82克,出生后平均每年增加100克,30年后,这只海龟大约重几克?
我把它做成82+100*30=246000(克),而正确答案是3082(克)。居然把递等式里的加法看成了乘法。
回家后让妈妈签名,妈妈看了题目,哈哈大笑起来,问我:“一斤等于几克?246000克等于几斤?乌龟长得有这么快吗?”我拿出草稿纸算了一下,一斤等于500克,246000克等于492斤。那只乌龟简直成了超级乌龟。这下我自己也开始笑起来,要是当初仔细点就好了,看来我以后要认真做题了。
五年级数学日记 篇4
今天,学完小数除以小数不好除,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后,爸爸给我出了两题:
(1)小李批发了13.6吨水果,他租了一辆载重量是4吨的卡车来运,他至少要几次才能全部运完?
(2)兴旺服装店要做衣服,每套衣服用布2.4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
我一看到题目就迅速用四舍五入法将把这两题解决了:
(1) 13.6÷4=3.4(次)3.4 次≈3 次 (2)50÷2.4=20.8(套)20.8套≈21 心想:这太简单了,不就是要求近似数吗?我迅速将答案告诉爸爸,爸爸笑着对我说:真的是这样吗?我疑惑地看着爸爸,再看看自己的答案,百思不得其解。这时爸爸说:你做题时要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这样做对不对?这两题都不能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数,第一题剩下的0.4是扔掉呢?还是再运一次?第二题剩下的0.8够不够做一套呢?
我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做题目要联系实际,不能学习了四舍五入法就形成了定向思维。像运货,装油等等类型的'题目在取近似数时,不管小数点后面是几都要向个位进一;像做衣服,做家具等等类型的题目在取近似数时,不管小数点后面是几都不向个位进一。想明白以后,我立刻重算起来: 13.6÷4=3.4(次) 3.4次≈4次 50÷2.4=20.8(套)20.8套≈20套 我把这个结果告诉了爸爸,并告诉他我是怎么想的,爸爸摸了摸我的头,说这两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和去尾法。
通过爸爸给我出的两题,使我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死学习,要将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要恰当运用。
五年级数学日记 篇5
今天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买菜。我们刚到菜市场门前,发现车流如潮。里面人很多,热闹非凡。摊主的叫卖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唱出了一曲美妙的歌。菜场里有卖蔬菜的,有卖肉的有卖水果的,还有卖鱼的'.我和妈妈先来到蔬菜区。市场里的蔬菜琳琅满目,各种各样。那些蔬菜五颜六色,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先拿了土豆、黄瓜、豆芽,妈妈拿了西红柿、大白菜、娃娃菜,爸爸就拿了一些鸡肉、排骨。妈妈问:“孩子,你数学好,你算算我们一共花了多少钱。”我胸有成竹的说:“很简单!土豆花了1元6角;黄瓜花了4元;豆芽花了2元;西红柿花了3元4角;大白菜花了6元4角;娃娃菜花了8元;鸡肉花了20元;排骨花了50元。算式为元。因此,我们一共花了95.4元。”
妈妈高兴的夸我:“孩子,你的口算真好呀!”
五年级数学日记 篇6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买菜啦!买文具啦!量布等等,都需要用到数学。
这个学期,教师教了一个新知识,是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这个知识,可帮了我大忙啊!
昨天晚上,我母亲一起去买桔子。桔子是1、8元一斤,母亲买了4·5斤,本应该付钱8·1元。可是营业员粗心大意,不知道怎么算的',算成了9元钱。还好我利用了这个学期新教的知识,在脑子里算过一便后,马上纠正了营业员的失误。
不仅营业员阿姨夸我聪明,这么小都会小数乘除法了,而且在回家的路上,母亲还表扬我,给她省了0·9元,并且学过的知识能在生活中活用。
是啊!要是没学好这门数学,以后损失的不只是这0、9元,或许是几百,几千,甚至上亿呀!
五年级数学日记 篇7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一道很难的题,我想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一个道理:数学充满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五年级数学日记】相关文章:
五年级的数学日记07-01
数学五年级日记06-22
五年级的数学日记04-23
数学日记五年级04-23
数学五年级日记11-01
五年级有关数学的书籍写数学日记04-23
五年级有关数学的书籍写数学日记04-23
五年级下数学日记02-24
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日记02-24
五年级的数学日记【热】11-14